协议就印好了。
油墨干得慢,刘师傅还特意在旁边支了个架子,把印好的协议一张张挂起来晾着。
期间有两个村民来印东西,看到江奔宇,都好奇地问:“奔宇,你印啥呢?”
江奔宇只是笑着说:“榨油坊的一些文件,没啥要紧的。”
刘师傅也帮着打圆场:“就是些副业榨油坊的一些规章制度,你们别瞎打听。”
那两个村民也没多问,印完东西就走了。
等五百份协议都印好、晾干,已经快到晌午了。
江奔宇数了数,一张不少,又仔细翻了翻,确认每张的字迹都清晰,才放心地把协议整理叠好,放进随身带的布包里。
他掏出五块钱递给刘师傅,刘师傅却推了回来:“跟我还客气啥?这钱我不能要那么多。”
江奔宇拗不过他,只给了2块钱,只好说:“那我下次给您带点咱榨油坊的花生油,您尝尝鲜。”
刘师傅这才笑着应了。
从印刷店出来,江奔宇没直接回村,而是骑着自行车往码头去。
三乡镇三坡码头,平时都是运货的木船停靠,只有赶集的时候才有很多人乘船而来,码头上有个竹木组合茅草顶的茶摊,是他自己的产业。
林强军,脑子活,做事细心,江奔宇最信任他,这次的协议,他打算让林强军来负责分和讲解。
到了码头,江奔宇把自行车停在茶摊旁边的老榕树下,走进茶摊。
茶摊里很热闹,几个搬运工正围着桌子喝茶,手里拿着白面馒头,就着咸菜吃。
不会说话的福伯正忙着给客人添水,看见江奔宇,连忙笑着,用手示意着,好像在说:“小宇来了!
快坐,我给你沏杯热茶。”
江奔宇摆了摆手,凑到福伯身边,压低声音说:“福伯,强军哥呢?我有东西要给他。”
福伯指了指河边,用手比划着。
江奔宇也大概知道了他的意思,于是开口说道:“福伯,我有事,有点急,就把东西放这儿,你给他收着,我还留了一封信,他回来了你就给他。”
福伯闻言也是不断点头,表示明白。
江奔宇点了点头,从布包里拿出协议和一封早就写好的信——信里写了怎么分协议,怎么跟村民解释条款,还特意嘱咐林强军,遇到不懂的村民要耐心说,别让人觉得这是“耍花样”
。
他把协议和信放在柜台下的抽屉里,又压了一块鹅卵石做记号,才对福伯说:“福伯,这东西重要,您千万别让人动,等强军回来让他亲自拿。”
福伯见他说得郑重,连忙点头。
江奔宇又跟福伯交待了几句,才推着自行车离开。
处理完协议的事,江奔宇才想起家里的事——秦嫣凤前几天说感觉肚子饿得快,想喝点奶粉补补身体。
正好顺路,他就骑着自行车往供销社去。
镇上的供销社是个青砖瓦房,比旁边的店铺都气派,门口挂着“展经济,保障供给”
的红色标语,玻璃柜台上摆着各式各样的商品:肥皂、火柴、布料、糖果,还有紧俏的搪瓷缸子。
这会儿正是晌午,供销社里人不少,有买盐的老太太,有打酱油的中年男人,还有公社的文书,正趴在柜台上写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