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8章 带血的证据(3 / 5)

回答:“这个问题很现实。我的建议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加强本土人才培养,比如通过‘千名乡村治理骨干培养计划’,选拔优秀青年到内地高校进修;另一方面,可以探索‘柔性引进’机制,吸引退休教师、退伍军人、返乡创业者等群体参与村级事务管理。”

    他还举了一个例子:“在云南怒江州福贡县,有一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利用电商平台帮助村民销售山货,带动了全村增收。后来,村里推选他担任村委会副主任,专门负责产业发展。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座谈会结束后,那位干部专门找到朱远航:“我以前总觉得治理就是开会、发文件,现在才知道,治理其实是一种服务,一种责任。”

    朱远航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只要你心里装着群众,群众自然会信任你。”

    夜幕降临,朱远航坐在宾馆窗前,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雪山,思绪万千。他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但他也更加坚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不是权力的集中,而是人心的凝聚。

    他打开笔记本,写下这样一句话:

    “治理的最高境界,是让群众成为主角。”

    月光洒在纸页上,映出一行清晰的字迹,仿佛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调研工作仍在继续,朱远航的脚步从未停歇。他相信,只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治理现代化的道路,终将越走越宽广。

    朱远航的调研行程紧锣密鼓,每到一个地方,他都坚持深入基层,走村入户。在西北民族地区的第二站,他来到了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玛多县。这里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氧气稀薄,气候恶劣,常年风雪交加。

    “这里的条件太艰苦了。”随行的一位年轻研究员忍不住感叹,“别说群众了,连我们这些来调研的人都觉得吃不消。”

    朱远航没有说话,只是默默整理了一下身上的防寒服,然后深吸一口气,带领团队踏上了前往牧区的道路。

    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一个名叫扎西沟的牧民定居点。由于地处偏远,这里几乎与外界隔绝,通信信号微弱,交通极为不便。朱远航一行人乘坐越野车颠簸了近四个小时,才终于抵达目的地。

    刚一下车,冷风便扑面而来,夹杂着细碎的雪花。几位牧民早已等候多时,热情地将他们迎入帐篷。朱远航脱下厚重的羽绒服,露出里面那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衬衫??那是他在基层调研时常穿的衣服,既朴素又实用。

    “你们从北京来?”一位年长的牧民用藏语问道,眼神中带着些许好奇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