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太学生(5 / 7)

; 早两日前他就想过了,无论出身如何,能否为并州所用,须看真才实学与心性。

    偏厅内,阮瑀等人正襟危坐,略显局促。

    厅堂朴素,桌椅皆是硬木,墙上挂着并州舆图和【勤,慎,清,明】四个斗大的隶书条幅,再无其他装饰。

    侍者奉上的也只是并州寻常的清茶。

    约莫一炷香后,荀彧才和陈纪步入偏厅。

    他依旧是一身青衫,步履从容,气度沉凝。

    目光扫过众人,虽无沉凝,却自有一种不怒而威的威势,让原本有些窃窃私语的学子们瞬间安静下来。

    “洛阳太学诸生,远来辛苦。”荀彧开口,声音温和。

    “本官荀彧,忝为太原郡守,前将军府长史,诸位能舍弃洛都繁华,投效北疆烽烟,志向可嘉。”

    阮瑀连忙率众起身行礼:“学生阮瑀。”

    “学生马祥。”

    “学生.”

    “拜见荀郡守!”

    通名后,阮瑀作为一众太学生投票出来的代表继续说道。

    “久仰郡守经天纬地之才,治世安民之能,今日得见,三生有幸!我等不才,愿效仿班超投笔,追随张将军与郡守麾下,略尽绵薄,以报国家!”

    一番场面话,文采斐然,情真意切,若在洛阳,足以博得座上高官嘉许。

    然而,荀彧只是微微颔首,神色并无波澜。

    “报国之心,人皆有之,然并州非洛阳,此地百废待兴,军政繁杂,所需者非坐而论道之清谈客,乃脚踏实地,能解民瘼,能理庶务之干吏。

    诸位皆太学俊彦,饱读诗书,然…”

    他话锋一转。

    “可曾亲手扶过犁?可曾核算过仓廪?可曾调解过田亩纠纷?可曾面对过流民疫病?”

    一连串的问题密集,让阮瑀等人有些措手不及。

    他们读的是圣贤书,习的是经义文章,讨论的是天下大势,何曾想过这些微末之事?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