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集:技术迭代(1 / 4)

逸霄 竹晴园 2107 字 2天前

代码里的匠心

风痕指尖在键盘上停顿了三秒,屏幕中央的“糖龙工坊”后台界面里,一行淡蓝色的进度条正缓缓爬向100%。晨会桌前,温如霜捧着刚泡好的碧螺春,杯沿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她眼底的好奇,老匠人李伯则摩挲着手里的紫砂杯,指腹在杯壁的冰裂纹上轻轻打圈——那是上个月他在直播里演示的新工艺,此刻正以浮雕的形式刻在杯身上。

“成了。”风痕的声音打破安静,他抬手推了推眼镜,将屏幕转向众人。界面左侧跳出一个简洁的输入框,标注着“创意关键词”,下方是三个小字:“AI辅助”。

李伯凑上前,老花镜滑到鼻尖:“这玩意儿……能帮人画糖龙?”

“不是画,是搭骨架。”风痕点开输入框,敲下“星空”两个字,点击生成。三秒后,屏幕上跳出三版糖龙纹样:第一版是深蓝底色缀着银星,龙鳞呈渐变的星云状;第二版将龙身化作银河漩涡,龙角缠绕着流星轨迹;第三版则更简约,只在龙尾处点缀了几颗碎钻般的星子。“藏家输入关键词,AI会给出基础方案,但线条、配色、细节得他们自己改。比如这版星空龙,AI只会给星点的位置,至于星点是像李伯您烧瓷时的窑变,还是像霜姐写故事里的‘碎月’,得藏家自己定。”

温如霜放下茶杯,指尖点了点第二版纹样:“我上周收到个藏家的消息,说想把他爷爷种的老梅树画进糖龙里,但不知道怎么下笔。有了这个,他输入‘老梅’,AI给个枝干的底子,他再添上爷爷生前修剪的那个斜枝,意义就不一样了。”

李伯没说话,只是盯着屏幕上的星云龙看了半晌,忽然指着龙鳞:“这鳞片的弧度太匀了,不像手画的——咱们烧瓷时,窑火里的釉色哪有一模一样的?AI要是太规矩,反而没了匠气。”

风痕笑了笑,点开一个隐藏的“创意调整”按钮:“您放心,我加了‘不完美参数’。藏家可以调‘手作感’,数值越高,AI生成的线条越歪,就像您拉坯时偶尔抖一下的痕迹。而且最终方案要过咱们团队的眼,要是全靠AI,没一点自己的东西,不给过审。”

这话让李伯松了口气,他拿起桌上的糖龙小样——那是用传统糖艺做的,龙身泛着琥珀色的光,龙鳞上还留着手指捏过的细纹。“手艺这东西,讲究的是‘人味儿’。AI能帮衬,但不能替人上心。”

晨会结束后,风痕把AI辅助工具的测试版推给了二十位核心藏家,陈叔是第一个反馈的。

陈叔今年六十出头,退休前是中学美术老师,手里有三枚第二代糖龙藏品,最宝贝的是枚青蓝色的“雨龙”——去年他老伴生病住院,他每天在病房里对着窗外的雨丝改纹样,龙身上的每道水纹都藏着住院的日期。这会儿他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慢慢敲下“银杏”两个字。

屏幕上很快跳出三版银杏糖龙:第一版满铺银杏叶,第二版只在龙爪处缀着几片,第三版则把龙尾画成了银杏果的形状。陈叔皱了皱眉,点开第一版,鼠标在叶尖处顿了顿——AI画的银杏叶边缘太光滑,像印刷品,而他记忆里,老伴生前种的那棵老银杏树,叶子边缘总有些被虫咬过的小缺口。

他调出手绘板,顺着AI的叶脉,一点点补出缺口,又把龙身的底色改成了老伴最喜欢的米黄色,再在龙角处添了两颗小小的银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