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讨论学校的课程设置和管理方案。“我们计划在‘中非友谊学校’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艺术等课程,” 叶菲拿出一份课程表,“其中英语课会采用‘跨文化游戏化教学’的方式,融入中国和非洲的文化元素;艺术课会教孩子们剪纸、书法、木雕、鼓乐,让他们了解不同国家的艺术形式。另外,我们还会开设‘梦想课’,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梦想,学习如何为实现梦想努力。”
一位家长代表站起来说:“叶老师,我们非常支持你们的课程设置。以前孩子们只能在简陋的教室里上课,没有机会接触这么丰富的课程。现在有了‘中非友谊学校’,孩子们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这对他们的未来太重要了。”
另一位教师也说:“我们会积极配合你们的工作,认真学习‘跨文化游戏化教学’的方法,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
讨论结束后,夕阳已经西下。叶菲站在教学楼的楼顶,看着远处的草原渐渐被染成金色,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再过两个月,这里就会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就会成为梦想启航的地方。而她和伙伴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这些孩子能拥有更好的未来,让中非友谊能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八月的云南宁蒗县,向日葵田已经进入了盛花期,金灿灿的花盘朝着太阳,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妞妞坐在田埂上,手里拿着一封来自肯尼亚的信,那是卡玛寄来的。
“妞妞,你好!” 妞妞轻声读着信,“‘中非友谊学校’快建成了,我们的教室特别漂亮,有崭新的课桌椅,还有大大的窗户,从窗户里能看到草原上的长颈鹿。工人们正在给操场铺草坪,下周就能安装好篮球架了,到时候我们就能一起打篮球了。对了,阿米娜画了一幅画,画的是我们在新学校里和中国朋友一起上课的场景,我把它寄给你,希望你能喜欢。”
妞妞从信封里拿出画,只见画纸上,中国孩子和非洲孩子手拉手坐在教室里,窗外有向日葵和长颈鹿,天空中飘着写着 “中非友谊” 的气球,画面充满了童真和温暖。妞妞看着画,忍不住笑了起来,她拿出彩笔,在画的旁边添上了几棵槐树 —— 那是北京的市树,她想让这幅画里既有云南的向日葵,又有北京的槐树,还有非洲的长颈鹿,象征着中非友谊的融合。
当天晚上,妞妞给卡玛回了信。她在信里告诉卡玛,自己和卓玛、张强已经准备好了去肯尼亚的行李,带了中国的剪纸、书法作品,还有给 “启智班” 孩子们的礼物;她还告诉卡玛,自己最近一直在练习英语,想在肯尼亚的课堂上,用流利的英语给孩子们讲中国的故事。
写完信,妞妞把画和信一起放进信封里,又在信封里塞了几颗晒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