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籽 —— 那是从去年收获的向日葵上剥下来的,她想让卡玛把它们种在 “中非友谊学校” 的向日葵田里,让它们和肯尼亚的向日葵一起生长。
同一时间的北京,念菲和陈默正在忙着准备赴肯尼亚的物资。念菲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摞 “跨文化游戏化教学” 的教案和教具,有剪纸用的彩纸、书法用的毛笔和宣纸、木雕用的工具和木料,还有鼓乐用的非洲鼓和中国的锣。“这些教具都是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兴趣准备的,” 念菲对陈默说,“比如剪纸课,我们会教孩子们剪中国的福字和非洲的长颈鹿,让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符号。”
陈默则拿着一份 “中外青少年交流活动计划”,说:“我们计划在肯尼亚期间,组织中国孩子和非洲孩子一起参观马赛马拉草原、访问当地的村庄、开展‘梦想分享会’,让他们深入了解彼此的生活和文化。另外,我们还联系了当地的媒体,想通过报道让更多人了解‘中非友谊学校’,了解中非青少年的友谊。”
两人正忙碌着,叶菲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名单:“这是参加‘中非友谊学校’开学仪式的嘉宾名单,肯尼亚教育部的代表、当地政府的官员、企业捐赠代表都会参加,还有国内的几位校长和志愿者,他们也想亲眼见证这个重要的时刻。”
“太好了!” 念菲和陈默异口同声地说,“有了这么多嘉宾的支持,‘中非友谊学校’一定会发展得更好,更多孩子能受益。”
八月的最后几天,中国赴肯尼亚的交流团陆续出发。妞妞和卓玛、张强坐在飞机上,看着窗外的白云,心里满是激动。“你们说,卡玛和阿米娜会不会在机场等我们?” 卓玛兴奋地问,“他们会不会喜欢我们带的礼物?”
“肯定会的!” 妞妞笑着说,“卡玛说会带我们去看草原上的日出,阿米娜说会教我们跳非洲传统舞蹈,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见到他们了。”
张强则拿出天文望远镜,说:“我带了天文望远镜的模型,想在肯尼亚的草原上,和卡玛一起看星星,教他认中国的星座。”
飞机飞过山川、飞过海洋,朝着肯尼亚的方向飞去。孩子们的心里,充满了对相聚的期待,充满了对新学校的向往,更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知道,这次肯尼亚之行,将会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将会是梦想旅程中重要的一站。
九月的肯尼亚内罗毕,天气格外晴朗,草原上的风带着青草的香气,吹拂着 “中非友谊学校” 的每一个角落。今天是 “中非友谊学校” 的开学仪式,校园里张灯结彩,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