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山海相逢处,梦想绽新颜(1 / 7)

    七月的肯尼亚内罗毕,骄阳似火,却挡不住 “中非友谊学校” 建设工地的热闹。教学楼的主体结构已经完工,工人们正在忙着铺设地板、安装窗户,远处的操场上,几名当地工匠正用相思木搭建篮球架 —— 那是卡玛和 “启智班” 的孩子们特意要求的,他们说想和中国朋友一起打篮球,就像在云南宁蒗县看到的那样。

    叶菲和王剑站在教学楼的走廊里,手里拿着施工图纸,逐间检查教室的装修情况。“这间教室要作为科学实验室,” 叶菲指着墙上的插座说,“一定要确保电路安全,实验台的高度要适合孩子们使用,还有窗户要装防护栏,避免发生意外。”

    王剑点点头,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我已经和施工队沟通过了,他们会在下周完成实验室的设备安装,包括显微镜、烧杯、试管这些基础器材,都是国内企业捐赠的,质量有保障。另外,图书馆的书架也已经运到了,下周就能开始摆放书籍,其中有一半是双语绘本,还有不少关于中国文化和非洲动物的书籍,都是孩子们喜欢的类型。”

    两人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欢快的歌声。他们走到窗边一看,只见卡玛、阿米娜带着十几个 “启智班” 的孩子,手里拿着鲜花和手工编织的挂毯,正朝着工地走来。“叶老师,王老师!” 卡玛一边跑,一边挥手,“我们来给工人们送水和水果,还想看看我们的新教室。”

    叶菲笑着迎上去,接过孩子们手里的挂毯:“这挂毯真漂亮,是你们自己编的吗?”

    阿米娜点点头,脸上满是骄傲:“我们编了一个月,上面有中国的向日葵、非洲的长颈鹿,还有咱们‘启智班’的标志。我们想把它挂在学校的大厅里,让每个来学校的人都能看到。”

    孩子们跟着叶菲和王剑走进教学楼,当看到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的课桌椅时,都兴奋地叫了起来。“这是我们的教室吗?” 一个小女孩拉着卡玛的手,眼睛里满是期待,“以后我们就能在这里上英语课、做科学实验了吗?”

    “当然可以!” 卡玛蹲下来,摸了摸小女孩的头,“等九月开学,妞妞和中国的朋友们也会来这里,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游戏。”

    孩子们在教室里跑着、笑着,有的坐在课桌上想象着上课的场景,有的趴在窗户边看操场上的篮球架,还有的围在叶菲身边,问她中国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叶菲耐心地回答着孩子们的问题,给他们讲中国的课堂氛围,讲孩子们喜欢的课间游戏,听得孩子们眼睛都亮了起来。

    当天下午,叶菲和王剑还邀请了当地的教师和家长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