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砚醒来时,窗外暮色已沉。
他坐起身,肩后那处旧伤隐隐烫,像是被什么无形之物轻轻刮过。
昨夜梦中的话,他全然不记得了,只依稀觉得说了什么不该说的字眼,像砂石卡在喉间,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
他抬手按了按太阳穴,案头铜漏滴答两声,申时三刻刚过。
每日此时,他都要焚毁当日竹简残稿。
他起身走到书架旁,抽出几片写满批注的竹片,投入火盆。
火焰跳了一下,映出他袖口内侧一道细小划痕——那是前日校场试弩时,风沙擦过革带留下的。
火光熄灭后,他正欲落座,外间传来轻叩门声。
“胶西王安否?尚医署奉命巡诊。”
声音清冷,不高不低,带着一丝不容回避的执拗。
他认得这人,云姜,宫中少有的能进出他居所而不经通报的医女。
以往每月一次,今日却提前了十日。
他拢了拢衣襟:“进来。”
门开一线,云姜低头步入,药箱搁在案角。
她未穿惯常的素纱禅衣,换了一身便于行动的窄袖深衣,间银簪斜插,照例不施脂粉。
烛光落在她眼尾,那点朱砂痣微微一闪。
“新式连弩震波甚烈,工匠多有气血逆乱者。”
她开口,语平稳,“主持军械者尤甚。
臣请为王调衡经络,以防积损。”
陈砚不动声色:“本县无恙。”
“无恙亦需防微。”
她已取出针囊,指尖抚过银针排列,“若任劳损潜藏,三年后必于肩背,届时针石难入。”
他看了她一眼。
这话不像套话,倒像是量身定制的警告。
他缓缓点头:“准。”
云姜走近,在他背后铺开一方软布。
手指搭上肩胛时,他肌肉微绷,但未动。
她动作极稳,先以温巾擦拭皮肤,随即下针。
针尖刺入的刹那,她指腹有意无意地向下滑移半寸,衣袍随之掀开一隙。
那一瞬,她看清了。
肩胛骨下方,一道浅灰泛蓝的斑痕,边缘不规则,形如星斗散落。
触手微温,不像寻常胎记那般冰凉。
更异的是,其纹路似有流动感,随呼吸明暗微变。
她指尖一顿,旋即恢复如常。
“王近日可觉此处异样?”
“偶有灼热。”
他答得简短。
“是经络淤滞。”
她收手,“今日已施针通络,三日内勿沾冷水,勿负重。”
她收拾银针,目光扫过案头火盆余烬。
灰屑未尽,几片竹简残角尚存,字迹焦黑难辨。
她记下了焚烧时间——仍是申时三刻,分秒不差。
退出前,她忽又开口:“臣近来研习《黄帝内经·灵枢》,见有言‘气血运行,如江河分流,设闸可导’。
王以为,此法可行于治水否?”
室内静了一瞬。
“若知流量、坡度与土质,便可算出闸口尺寸。”
他答得干脆,随即顿住,补了一句:“此乃少府工书所载。”
云姜垂眸:“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