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邯疑惑真相探寻(1 / 3)

井水顺着章邯的指节滴落,在沙地上砸出一个个深点。

他站在驿站空地中央,面前是亲兵刚铺好的沙盘,几根木棍搭成投石机的轮廓,旁边散落着工匠递来的图纸残页。

韩姬那句话还在耳边——“若依胶西王昨日所授算法,三月内可预判七成故障”

他低头看着手中图纸,杠杆支点的位置标注着一个极小的数字批注:“力臂比37∶1”

这不是经验试错能得出的结果,也不是《考工记》里传下的老法子。

他用指尖摩挲图角,那里有陈砚亲笔写的一行小字:“配重与射程非线性关系,需校准三次”

章邯沉默良久,抬眼望向咸阳方向。

陈砚一路未乘舆驾,步行察田、查赋、断政,每一步都像在丈量民心。

可真正让他心头震动的,不是那些新政条文,而是背后那一套从未见过的推演方式——仿佛一切混乱皆可归于数,一切无序都能纳入轨。

“取笔墨。”

他终于开口。

亲兵递上竹管毛笔和一方漆盘。

章邯蹲下身,在沙盘边缘划出一道横线,又垂直画出一竖,将投石机的力过程拆解为两段。

他试着代入图纸上的比例,却现若按常规战法布阵,此器最佳射击距离竟落在敌军冲锋后的第二喘息间隙——分毫不差。

这不像算出来的,倒像是……看见了未来。

他收笔,抬头问亲兵:“连弩测试当日,王可曾亲自调过机关?”

“未曾。

只下令点燃引信,其余皆由工匠操作。”

“那他站何处?”

“高台左前三步,面朝靶垒,风从右来。”

章邯闭了闭眼。

那个位置,既能避开烟尘,又能看清箭矢落点散布。

不是为了观威,是为了验效。

他忽然想起校场崩塌的石垒,碎石飞溅的方向偏左七步——而陈砚在测试结束后,第一句说的是:“下次调整导轨倾角半度,减左侧磨损。”

当时无人在意,只当是随口指点。

现在回想,那根本不是推测,是修正。

他卷起图纸,转身步入营帐。

帐内已燃起一炷安神香,七十二面军旗悬挂四周,每一面都写着阵亡将士的姓名。

他照例焚香祭旗,却迟迟未跪。

目光落在案头另一份文书上——《坚壁清野战术修订案》,陈砚亲笔批改,其中一页赫然标出三处伏兵轴线,恰好与新式水车的动力传输路线重合。

他抽出随身佩剑“断岳”

,轻轻搁在案上,剑鞘触到图纸一角,出轻微响动。

随即展开一张郡县交通图,对照武器部署节点,逐一标记。

越看,心越沉。

这些据点不仅控扼要道,且全部临近水源。

而水源旁,几乎都设有工坊或粮仓。

更关键的是,各点之间的距离,均在五百里以内,轻骑一日可达。

若以水力机关驱动预警铃铛,再配快马接力传令,整个关中防务竟如一张绷紧的弓弦,随时可。

这不是临时起意,是早有布局。

他缓缓坐下,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