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新式武器雏形初现(2 / 2)

周围匠人松了口气。

有人低声说:“成了。”

韩姬没回应,只是仰头看向陈砚:“还要试一次。”

陈砚点头。

这一次,整套流程从熔炉出炉到弦丝嵌入,全部由机关联动完成。

水轮驱动锻锤,传送带运送部件,冷却槽降温,最后由自动机构完成穿弦。

全程无人接手,耗时比昨日缩短近三分之一。

“记录数据。”

陈砚下令,“误差过一分者,标红存档。”

天色渐暗,工坊内外燃起火把。

冷却架上的第一具弩臂已褪去红光,呈现出深灰色的金属本色。

它被小心移至主台,置于木架之上。

整体线条流畅,弩臂如弯月,机匣严丝合缝,尾部预留接口清晰可见。

陈砚走近,伸手抚过弩身。

温度已降,触感冰冷坚实。

他取出随身竹片匕,轻轻撬动机匣侧板,检查内部杠杆结构。

突然,匕尖端碰到一处阻力。

他停下动作,俯身细看。

一枚铆钉偏移了约三分,导致闭锁机构无法完全咬合。

虽不影响外观,但在高张力下可能引连锁松动。

“微调。”

他下令。

匠人拿来特制夹具,小心翼翼校正位置。

陈砚亲自执锤,轻击三下,每一击间隔均匀,力道一致。

最后一响落下,机匣“咔”

地一声合拢,再无松动感。

全场静默。

陈砚退后一步,示意记录吏登记所有参与者的姓名。

这是第一批载入《工勋簿》的人,名字将刻入咸阳匠庙碑文,子孙三代免徭役。

他没有宣布成功,也没有嘉奖言语。

他知道,真正的检验还未开始。

这具连弩现在只是静止的形体,能否承受实战冲击,尚无答案。

但他也清楚,这一刻值得标记。

它不是兵器的终点,而是。

韩姬靠在墙边,终于坐下。

她闭着眼,呼吸缓慢,显然是强撑许久后的放松。

侍从悄悄为她披上外袍,她未醒,手中仍握着那枚用于测量的鲁班锁。

陈砚望向山谷深处。

火光映照着尚未熄灭的熔炉,也映着他袖口溅上的几点铁星。

远处水轮依旧缓缓转动,带动新的传动轴,准备迎接明日的第二具原型。

工匠领蹲在炉边,抽着旱烟。

烟头明灭之间,他盯着自己写进《工勋簿》的名字,嘴角微微扬起,又很快压下。

就在这时,装配台上的连弩尾部接口突然出一声轻响。

像是金属冷缩的余音。

又像什么部件,在无人察觉时,悄然移位了一线。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