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赵高反击暗中使坏(1 / 3)

装配台上的连弩尾部接口又响了一声。

这次声音更轻,像是铜片在冷风里缩了一下。

韩姬睁开眼,坐直身子。

她没动,只是盯着那具被火把映出轮廓的兵器,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鲁班锁的棱角。

刚才那一声,不是金属冷却该有的动静。

她起身,走到主台前,蹲下,用听诊器贴住弩臂根部。

三息后,她收回手,脸色变了。

陈砚走进工坊时,她正站在冷却架旁,手里捏着一块刚取下的熔渣样本。

她的袖口还是裂的,但外袍已经整了整,间银簪也重新插正。

“你听到了?”

她问。

陈砚点头。

他没说话,径直走向第一具成品连弩。

竹片匕从袖中滑出,他俯身,撬动机匣侧板,刀尖沿着铆接处缓缓划过。

到第三枚钉位时,指尖一沉——阻力不对。

他取出放大镜,凑近细看。

钉帽边缘有细微裂纹,内部呈蜂窝状空隙。

这不是锻造失误,是材料本身的问题。

“查前三日的铜料批次。”

他说。

工匠领蹲在炉边,烟斗早灭了,手心里攥着一份交接单。

他抬头,声音压得很低:“南库送来的,工曹署签的字。

但这批铜……熔的时候气味不对,我留了心,可没人敢报。”

陈砚接过单子,扫了一眼配给官的名字:李慎之。

赵高门生,三个月前调任工曹副署令。

“取样本。”

他下令。

韩姬已准备好坩埚。

她将熔渣与标准骊山铜矿样本并排加热,颜色差异立刻显现——劣质铜在高温下泛出暗红斑点,冷却后表面浮起一层灰白霜状物。

“掺了废铜。”

她说,“至少三成,来自城西旧熔坊。

那种地方的回炉料,杂质多,延展性差,受力易裂。”

陈砚沉默片刻,将竹片匕收进袖中。

他转身走向高台,铺开一张咸阳城南地形图,目光落在标注“工曹南库”

的位置。

那里靠近渭水堤道,背靠废弃窑区,进出车辆不易监察。

他提笔,在纸上写下三个名字:李慎之、阎乐、杜赫。

都是朝中与赵高往来密切者。

杜赫虽在边境战报后收敛言论,但并未真正归附。

而阎乐,是赵高最常用的传信人。

“影密卫还有多少可用的人?”

他问。

韩姬低声答:“只剩七个,都在外围做杂役。

冯去疾那边还能调两个,但不能久用。”

陈砚点头。

他写下一道命令,交给随从:“派一人混入南库做运料工,盯死夜间出入记录。

另一人去查李慎之最近三日行踪,尤其注意他是否去过渭水堤。”

他又转向韩姬:“你以‘校准传动比需原始材质’为由,向工曹署调取近十日所有原料账册。

要原件。”

韩姬迟疑:“他们会怀疑。”

“那就让他们怀疑。”

陈砚说,“但理由要正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