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邯表态暗盟稳固(3 / 3)

朝堂公开支持他,哪怕面对群臣质疑也不退让。

“臣还有一请。”

他忽然道。

“讲。”

“请释一名囚徒。”

章邯目光沉定,“骊山劳役营中,有一老匠,姓欧,曾为楚国舟师督造楼船。

通晓南方水道,尤擅急流操舟之术。

若得其助,藤江通航可提半月。”

陈砚皱眉。

牵涉墨家关联者,极易引赵高警觉。

“此人因何入狱?”

“三年前,参与修筑阿房宫排水渠,因设计不合将作监要求,被判‘怠工欺君’,罚为终身苦役。”

理由寻常,罪名可改。

陈砚思索片刻:“可。

但不由少府出面,我另遣影密卫提人,交由你私下启用。

对外称其已病亡,以免节外生枝。”

章邯颔:“臣明白。”

室内一时静默。

烛火跳了一下,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一前一后,近乎重叠。

这场对话至此,已不止是君臣授受,更像两名统帅在战前敲定最后部署。

彼此仍有保留,但核心利益已然绑定。

章邯收起预案,将青铜令牌贴身藏好。

转身欲走,忽又停步。

“陛下所图,究竟是续秦之祚,还是另开新局?”

问题直指根本。

他追随的若是苟延残喘的旧制,便只是个执行者;若是一场真正变革,则值得押上性命。

陈砚站在地图前,背对着他,声音平静:“你说过,颍川大旱时,见过人相食。”

章邯心头一震。

那是他一生都无法抹去的画面——枯树下堆着白骨,母亲抱着幼弟啃食其臂,回头对他笑,嘴里全是血。

“朕不愿再看一次。”

陈砚继续说,“法可以严,令可以重,但百姓得活。

这不是为了江山稳固,是为了不让那种事重演。”

章邯闭了闭眼。

再睁开时,眸中已无犹疑。

他整甲肃礼,未再多言,转身离去。

脚步声渐远,书房重归寂静。

陈砚依旧立于图前,手中朱笔未放。

案上,那份《南越转运督办令》草稿静静摊开,只待明日早朝正式启动。

窗外天色微明,宫道上传来第一声巡更。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