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邯表态暗盟稳固(2 / 3)

p>

以本名称诺,是舍官职而承私誓,意味着此盟越职务,直抵性命相托。

陈砚看着他,许久未语。

随即提笔,在竹简上写下八字:安民为本,变法图存。

简片推至章邯面前。

章邯凝视良久,忽从怀中取出另一份文书——《少府南越物资调拨预案》。

封面已磨出指痕,显是反复修改。

他打开,逐条陈述:

“灵渠淤塞段需清浚,然人力不足。

臣拟调骊山刑徒五百,配墨家滑轮组,十日可通。

军中板车不适山地,宜改用双辕轻车,由巴匠监造,半月内可量产百辆。

粮运防伏,当分三路并进,主道虚张声势,实走藤江水路。

所需舟楫……臣已查得,桂林郡有老船工三百,善操浅滩独木,可召为向导。”

条理清晰,环环相扣,每一项皆对应前方战局痛点。

陈砚听着,手指轻点案几,节奏与章邯语同步。

待其说完,他才开口:“藤江可行船,但水流湍急,普通舟楫易覆。”

“臣知。”

章邯从袖中取出一张粗纸,摊开——竟是手绘河道图,标注多处险滩与回湾。

“若以铁骨包木为底,加侧浮箱稳体,可抗激流。

此法曾见于楚地渡口,臣遣人查证属实。”

陈砚目光停在图上一处弯道。

那里正是他昨夜圈定的突破口。

两人对视一眼,无需多言。

一个能提出新运道,一个已备好解决方案。

谋略相合,非一日之功。

“你何时开始准备这些?”

陈砚问。

“自上月酒肆对弈之后。”

章邯答得坦然,“陛下言‘战不在胜败,在可持续’,臣思之彻夜,始觉旧战法已穷。

故暗中调阅少府历年南越物资账目,又访退役戍卒十余人,方得此策。”

陈砚嘴角微动。

那场棋局,他故意落子天元,谈军政一体,原为试探。

却不料章邯竟以此为引,自行推演至今日局面。

此人之智,远预期。

“赵高会阻你。”

陈砚提醒,“冯去疾也不会坐视少府扩权。”

“臣明白。”

章邯神色不变,“故此次行动,名义为‘督办转运’,不涉军令。

凡调兵之处,皆以‘护粮’为由,经兵曹备案而不主决策。

表面守规,实则控枢。”

这是阳谋。

披着后勤之名,行战略之实。

既避开了直接夺权的嫌疑,又能逐步掌握前线命脉。

陈砚缓缓点头。

他知道,章邯仍在试探他的底线——是否容得下一个既有能力、又有野心的臣子?

于是他起身,走到墙边舆图前,提起朱笔,在象郡外围画了一圈。

“明日早朝,我会提出设立‘南越转运使’一职。”

他说,“暂由少府代管,直属中枢。

若有异议,你只需说一句:‘战事拖不得。

’”

章邯明白这话的分量。

这意味着陈砚将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