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新政启航考功立威(1 / 3)

晨光漫过宫墙时,陈砚已立于大殿中央。

他未穿冕服,只着玄色深衣,腰间革带扣得严整。

昨夜观星台所见的灯火、车声、市井动静,此刻都沉淀在他眼底,化作一种不动声色的笃定。

内侍捧来一卷竹简,是他亲手拟定的《考功令》初稿。

他接过,没有展开,而是缓步走向御案前那座青铜托架。

托架早被清空,专为此刻准备。

他将竹简平放其上,动作不急不缓,却让满殿文武都察觉到——这不是奏对,不是商议,是宣告。

“自即日起,推行官员三等九级考功之制。”

他的声音不高,也不厉,像在陈述一件早已注定的事,“上等分三级,中下各三级,以政绩、民评、勤勉为据,年终核定。”

殿内一时寂静。

有人低头,有人皱眉,更多人只是屏息等待风向。

博士淳于越猛然出列,袍袖翻动,额角青筋微跳:“陛下!

此法悖逆祖制,乱纲毁礼!

三代以来,官由世出,德行为先,岂能以数等贱士,量卿大夫之尊?”

他声音陡扬:“昔年商君变法,尚知‘刑不上大夫’,今陛下欲使皂隶之子,凭几纸簿册便可凌驾宗室老臣之上,是动摇国本!”

陈砚没看他,只用指尖轻轻敲了三下案沿。

木声清脆,如律令落定。

殿中顿时安静下来。

他这才抬眼,目光落在淳于越脸上,却不带怒意,反倒像是在审视一件久闻其名的旧物。

“朕问你,”

他说,“去年关中大旱,三辅八县缺粮,何人开仓赈济?是你口中这些‘世出之臣’,还是那些你称之为‘皂隶之子’的寒门小吏?”

淳于越张口欲言,却被一句堵住。

“户部账册在此,”

陈砚抬手示意内侍,“去岁共启仓十二次,其中九次由县丞主决,七人为非世族出身。

他们无爵无荫,却敢担责。

而某些坐拥高堂者,上报‘五谷丰登’,实则乡野饿殍遍地。”

他顿了顿,视线扫过人群,“你说祖制不可违。

可祖制里,有哪一条写着‘宁可百姓死,不可违礼法’?”

无人应答。

赵高站在侧殿入口的廊柱旁,月白深衣衬得他身形瘦长。

他一直低垂着眼,手指正第三次整理玉带钩。

动作一丝不苟,仿佛在擦拭某种仪式器具。

陈砚忽然转向他:“中车府令,你以为如何?”

赵高身子微僵,随即躬身出列,声音平稳:“陛下圣明,臣唯遵旨行事。”

“好一个‘唯遵旨行事’。”

陈砚冷笑,“那你来说说,过去三年,多少郡县呈报‘政通人和’,结果巡查吏一到,现赋税虚报、流民隐匿、仓廪空虚?这些报喜不报忧之人,该列几等几级?”

赵高垂:“臣……不敢妄议。”

“不敢?”

陈砚抬手一挥,两名内侍立刻抬出一块漆面屏风,上面悬挂着数片竹简,“这是批试点考评表。

三辅之地,四十七名官员,德不配位者十九,政绩虚浮者十一,另有八人,任内生民变却压而不报。”<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