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新政巩固未来展望(1 / 2)

子时的铜铃响过之后,咸阳宫重归寂静。

陈砚仍坐在御案前,笔尖在竹简上划出最后一道批文。

他搁下笔,指节因久握而微微白。

军情房内炭盆将熄,余烬泛着暗红光点,像几粒未闭的眼。

他缓缓起身,未唤内侍,独自推开殿门。

夜风卷着沙尘掠过回廊,檐角铜铃轻晃,声音比方才那声机关信号更清晰些。

他沿着石阶缓步而上,靴底踏在青砖上,出规律的轻响,仿佛踩着某种节奏,一步步脱离方才密议的紧绷。

观星台高踞宫城之巅,可俯瞰全城。

他立于栏前,目光扫过脚下延展的咸阳。

灯火连片,如春野星火,自宫城向四野蔓延。

渭水桥上仍有车队通行,车轴碾过木板的声音隐约可闻。

城西工坊区火光不灭,那是新设的铁器作坊,昼夜轮作,为各地配改良农具。

他从袖中取出浑天仪,青铜外壳已被掌心焐热。

他没有调试齿轮,只是将它轻轻放在石栏上,正对东方天际。

这台仪器曾是情报解码的钥匙,如今却像一件寻常器物,静静卧在那里。

他不再需要它来确认某支商队是否出关,也不必再借其转动来验证密信真伪。

目光落向城南。

平价粮仓前已无长队,但值守吏仍在清点空筐,登记日耗。

他曾亲自核查过配给账册,三县试点后推广至十二郡,如今运转如常,无需他再插手。

百姓领粮不再争抢,胥吏也不敢擅自加征——直诉箱每月开启一次,举报状纸叠得厚厚一摞,中央巡查吏按编号追踪,已有十余名贪墨小吏被革职查办。

东市方向传来驼铃声。

商旅尚未歇息,楚币与齐刀并行流通,税吏手持新制竹册,逐项登记货物重量与税率。

少府令衙署推行“通贸牒”

制度半年,民间商队可持官印凭证往来贩运,沿途关卡不得无故稽留。

市集交易额较年初增长近四成,盐、布、铁器价格回落,民间私铸钱币现象锐减。

北郊校场隐隐传来号角。

那是章邯所训新军,夜间操练已成常态。

连弩方阵演练协同射击,十人一组,轮替装填,射程达三百步。

韩姬主持的水利工坊也已扩产,改良水车三十具分送旱地村落,频阳一带灌溉效率提升两倍有余。

军营用水亦由水车供给,节省人力的同时,减少了对井水的依赖。

西坊医馆仍亮着灯。

云姜虽已离宫,但她带出的弟子仍在主持防疫事务。

孩童排队领取药丸,那是用新法配制的防疫散剂,可防春疫流行。

去年此时,一场寒热病夺走数百人命,如今同样的时节,街头巷尾不见扶棺之人。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几张面孔。

冯去疾曾在朝会上质疑减赋,说祖制不可轻动,国库若空,何以养兵?但他没再激烈反对,只是默默调整了九鼎祭祀的开支,将部分资金转入地方储备。

李婉提出的“以市养农”

策略,已在三县验证可行,她本人也被委以协理户部事务之责,虽无高位,实权渐增。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