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寒门新政世家不满(2 / 3)

少府工曹,负责改良渭水灌溉。

第三人曾随军押粮,识地形,懂调度。

授职咸阳令史,管城防调度。

一人接一人,陈砚亲自授职,不念诏书,不用宦官代读。

每说一句,就看对方一眼。

他知道这些人背后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宗正府、太常寺、甚至郎中署里的老吏。

当他走到第七人时,那人手一抖,玉笔滑落,砸在地上,出清响。

全场静了。

那人慌忙去捡,指尖颤。

他是农家子,祖上三代没出过官,昨夜背了一夜官礼,还是乱了阵脚。

陈砚弯腰,先他一步拾起笔。

他没递还,而是用袖角擦了擦笔管,然后亲手插进那人腰间的笔袋里。

“笔掉了,捡起来就是。”

他说,“字写不好,练就是。

但人要是不敢站直,秦就不需要你。”

那人抬头,眼眶红。

陈砚环视其余九人。

“朕不要奴才。

奴才会跪,会舔,会背主子喜欢的话。

朕要的是官——能查账、能修渠、能带兵、能断案的官。

你们不是来伺候人的,是来管事的。”

他顿了顿。

“世家说你们出身低,不配执印。

那朕问一句——始皇扫六合时,可问过将军们祖上是种地还是放羊?”

没人答,但有人挺直了背。

“从今日起,你们不归宗正府录籍,不入士族谱牒。

你们的名字,直接记在太庙竹简上,由御史台直管。

俸禄从少府出,差事由内廷派。

你们只对一件事负责——把事办好。”

他说完,转身走向案前。

案上摆着十份竹简,每份都写了名字、籍贯、授职。

史官已在旁候着,准备誊录。

就在这时,韩谈快步进来,在他耳边低语两句。

陈砚没回头,只淡淡道:“知道了。”

是冯去疾。

昨夜子时,他召集了七位宗室重臣,在府中密议两个时辰。

议题只有一条:“胡亥以贱民乱制,礼崩乐坏,当联名上书,止其妄行。”

陈砚没动怒。

他知道冯去疾不会在朝堂上闹,而是会用“礼制不合”

来拖——不收户籍录档,不认官籍备案,让这些新吏变成“黑身官”

这招他见过。

当年他在清远县推土地改革,就有老干部说“程序不对”

,硬是把文件卡了三个月。

他转身,对史官道:“把这些竹简,直接送太庙,刻档。”

史官一愣:“宗正府还未过印……”

“不必。”

陈砚道,“太庙存档,即是天录。

从今日起,寒门入仕,不需世家点头。”

史官低头领命,捧简而出。

韩谈站在一旁,低声问:“冯去疾那边……”

“让他写陈情书。”

陈砚坐回案后,“写得越长越好。

等他写完,这批人已经在县衙里查完第一笔账了。”

云姜是在药库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