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薪火相传(2 / 4)

拟键盘上飞舞,一行行复杂的修正代码被注入系统。

他的大脑仿佛一台频运行的生物计算机,瞬间调用了陈思远手稿中关于引力场与维度结构相互作用的某个晦涩推论。

几秒钟后,波动被强行压制下去,数据流恢复平稳。

火星节点的幽蓝色光点稳定地亮起,与地球根节点之间,一条无形的、越三维空间的“弦”

被悄然拨动。

“火星节点……在线!”

负责监控的工程师声音带着颤抖的喜悦。

几乎在同一时刻,位于地球控制中心的测试终端上,收到了一条来自火星的、仅有三个字的明文信息:“我到了。”

送与接收时间戳,精确到纳秒级别,完全一致。

零延迟。

实验室里爆出短暂的欢呼,随即又迅归于沉寂,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随着火星节点的成功接入,“灵网”

的编织工作全面提。

接下来是木星轨道。

在“盘古”

能源矩阵的掩护下,一个节点被秘密部署在木卫二厚厚的冰层之下,利用其全球海洋作为天然的电磁屏蔽层。

小行星带的主基地“希望之城”

,节点被巧妙地集成在了一座大型采矿设施的核心结构中。

金星轨道、土星系统、乃至遥远的柯伊伯带前哨站……一个个维度共振节点如同被洒向太阳系的种子,在严格保密和重重技术保障下,悄然生根芽。

每一次部署都是一场挑战。

木星强大的磁场和辐射带几乎撕裂了初版的防护方案;小行星带频繁的微陨石撞击考验着节点的物理坚固性;柯伊伯带的极端低温和遥远距离,对能量维持和信号稳定性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

苏星河几乎住在了实验室。

他的办公桌被演算纸和能量棒包装袋淹没,眼下的黑眼圈浓得化不开。

但他带领的年轻团队,却在他的感染下,爆出惊人的创造力。

他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通讯理论,而是大胆地将高维几何、拓扑场论甚至哲学思辨融入工程实践。

解决木星磁场干扰的方案,灵感来源于对高维“磁单极子”

行为的数学模拟;增强柯伊伯带节点稳定性的关键,来自于对时空纤维“韧性”

的一种全新定义。

“灵网”

在成长,苏星河和他的团队也在飞成长。

当最后一个主要节点在冥王星轨道外的“天涯”

观测站上线后,次太阳系级全系统联调正式开始。

命令从地球根节点出,瞬间(仪器无法检测到延迟),所有接入“灵网”

的终端——从火星殖民城市的家庭终端,到木星矩阵的控制台,再到柯伊伯带巡逻舰队的指挥舰桥——同步收到了一条测试信息:“文明之火,永续传承。”

没有卡顿,没有丢包,没有因距离而产生的任何滞后。

仿佛整个太阳系被压缩成了一个“点”

,信息在其内部可以无视三维距离自由流转。

带来的变革是立竿见影的:

星际舰队司令部可以在地球总部,与远在数十亿公里外的舰队进行实时的战术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