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全球:国际粮食市场的格局被彻底改写。
中国从曾经的粮食进口大国,一跃成为重要的粮食出口国和农业技术输出国。
“乾坤”
种子、“息壤”
微生物、智能农业系统,成为比“破晓”
电池更受展中国家欢迎的硬通货。
无数饱受饥饿和贫困困扰的国家,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纷纷寻求与炎黄集团合作。
然而,这也冲击了传统农业出口大国的利益,引了新的贸易摩擦和国际政治博弈。
某些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经济支柱的国家,面临产业重构的阵痛。
社会与文化:食物的极大丰富,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
个性化、功能性食品(如富含特定营养素、具有辅助医疗作用的作物)开始出现。
都市农业、家庭垂直农场普及,缩短了食物里程,让人们更能体会“稼穑之艰”
与收获之喜。
古老的农耕文化,在科技赋能下,焕出新的生机。
“嘉禾”
生态穹顶的最高处,张诚与袁振华远眺着这片被科技唤醒的万里沃土,更远处,是祁连山的雪顶和湛蓝的天空。
“我们解决了地球上的吃饭问题,”
袁振华感慨道,“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只要能源不缺,人类不应该再为饥饿所困。”
张诚的目光却投向了更高更远的地方。
“袁老,您觉得,我们脚下的这片试验田,它的意义仅仅在于地球吗?”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轩辕’空天母舰已经巡天,‘盘古’之光提供了无尽能源。
下一步,我们必然要走向深空,建立月球基地,登陆火星,甚至远征更远的星系。”
“这些星际据点,乃至未来的星际移民,他们吃什么?”
张诚指向那些垂直农业塔楼和奇特的作物,“‘乾坤’系列作物的高光效、短周期、低需求特性;‘息壤’微生物改造外星土壤的能力;垂直农业和智能环控技术在封闭外星基地中的应用……‘后稷计划’所积累的一切,正是在为文明播撒星海的种子,建造永不坠落的‘星海粮仓’。”
袁振华院士闻言,身体微微一震,眼中爆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他明白了,农业的奇迹,不仅仅是让万里沃土滋养众生,更是为文明的星辰大海之旅,夯实最基础、也是最不可或缺的根基——生存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