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2 / 3)

在构建一个基于全新协议、理论上可证绝对安全的全球量子通信骨干网雏形。

不仅利用量子不可克隆定理,更融入了张诚理论中关于信息“历史完整性”

验证的机制,试图实现即便在设备不完全可信的情况下,依然能保证通信安全。

项目组已在研究院内部建立了第一个微型测试网络节点。

吴锐穿梭于两个实验室之间,他的大脑如同一个高路由器,处理着量子和信息理论的双重挑战。

“我们的目标不是做出一个更快的算盘,而是要明计算机本身;不是建立一条更安全的信使通道,而是要重新定义何为‘安全’的通信。”

他对团队成员如是说。

三、生命密码的重新书写——「长生」生物医学计划

(负责人:沈清荷教授)

生命科学所内,环境截然不同,充满了生机与精密仪器的低鸣。

沈清荷教授主导的“长生”

计划,并非追求虚无缥缈的肉体永生,而是旨在从“系统层积”

的角度,从根本上理解并干预复杂生命的衰老与疾病过程。

研究分为三个层次:

·微观层积:深入研究表观遗传修饰的“历史”

如何层层叠加,影响基因表达与细胞命运。

团队正在利用新型基因编辑工具,尝试在细胞层面进行“层积记忆”

的定向擦写与重塑,以期逆转某些病变或衰老状态。

·中观网络:构建大规模的蛋白质互作、代谢通路动态模型,不再视其为静态网络,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具有“历史依赖”

的动态演化系统,从而更精准地预测药物干预效果和副作用。

·宏观整合:基于以上研究,探索针对阿尔茨海默症、癌症等复杂疾病的、全新的“系统调控”

疗法,而非传统的“靶点打击”

沈清荷站在一个实时显示着细胞动态数据的屏幕前,对助手说:“我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读懂生命之书的每一页,我们要开始理解这本书是如何被书写、装订,乃至尝试去修正其中错误的章节。”

四、信息时代的基石——「华芯」高端芯片计划

(负责人:林婉教授)

在奇异材料所与信息所的交叉地带,“华芯”

计划悄然启动。

它并非单纯追求更小的制程工艺,而是另辟蹊径:

·新材料探索:林婉团队正全力攻关基于拓扑绝缘体、碳基纳米管复合结构等新型“层积功能材料”

的晶体管原型。

目标是在理论上实现低功耗、高度的全新逻辑元件。

·新架构设计:吴锐团队则同步进行着适应这些新型元件的计算架构设计,探索存算一体、模拟计算与数字计算融合等非冯·诺依曼架构,以突破传统芯片的“内存墙”

与功耗瓶颈。

这是一场从材料根底到系统架构的全面革新,旨在绕开国外专利壁垒,打造完全自主、且性能跃升的新一代芯片技术基石。

五、能量的容器——「不息」高效储能项目

(负责人:林婉教授团队分支)

同样在材料所,另一个团队专注于一个更贴近当前应用,却同样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