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的领域——能源储存。
他们基于“离子电子在复杂层状结构中的迁移动力学”
理论,设计新型电极材料和电解质体系。
·方向一:开能量密度数倍于现有锂离子电池,且安全性能极高的固态金属空气电池。
·方向二:探索基于多价离子(如镁、铝)的新型储能体系,旨在获得成本更低、资源更丰富的下一代大规模储能技术。
实验室内,各种奇特的材料样品正在被合成、表征,成百上千种电解液配方在进行着自动化测试。
张诚并未将自己禁锢在理论中心的顶层办公室。
他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幽灵,穿梭于各个研究所、实验室之间。
他可能上午还在与魏平洲讨论约束场的某个数学细节,下午就在林婉的材料合成实验室里,对某种新出现的晶体结构提出猜测,晚上则与吴锐一起推演新型量子算法的可行性。
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强的催化剂和粘合剂。
他深邃的洞察力,总能穿透技术的迷雾,指出可能被忽略的关键节点;他庞大的知识体系,使得他能够轻易理解不同领域的语言,促成意想不到的交叉融合。
例如,能源所的极端环境需求,推动了材料所新型耐高温材料的研;信息所的海量计算需求,反过来又对“华芯”
计划提出了更具体的指标。
李静领导的综合保障部,确保了这一切高效运转的后勤基础,从特殊的实验试剂采购到科研人员的饮食起居,事无巨细。
赵伟的院长办公室,则如同高效的处理器,将张诚的指令、各项目的进展、资源的需求,有条不紊地分、协调、汇总。
陈刚的安全网络,则如同无形的护盾,将这一切与外界的好奇与潜在威胁隔绝开来。
星火已然点燃,分散于各个方向,照亮着不同的未知领域。
在张诚这位总工程师的统筹下,这些星火并非孤立燃烧,它们彼此辉映,能量交织,终将汇聚成足以照亮人类文明前路的熊熊烈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