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后的纯粹平静。
近十个月。
从春寒料峭到盛夏酷暑,从秋高气爽到深冬严寒。
近三百个日夜的孤独探索,无数次在绝望边缘的挣扎与坚持,与历史上最聪明头脑们跨越时空的无声较量……在这一刻,终于尘埃落定。
他缓缓抬起头,望向窗外。
雪已经停了,云层散开,露出墨蓝色的天幕和一轮清冷的残月。
月光映照在皑皑白雪之上,反射出朦胧而纯净的辉光,将庭院点缀得如同琉璃世界。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轻轻推开一道缝隙。
凛冽而清新的寒气瞬间涌入,驱散了书房内积存的沉闷。
他深深地、缓缓地呼吸着,感受着那沁入心脾的冰凉,仿佛要将这十个月积攒的所有疲惫与压力,都随着这口浊气一同呼出。
他成功了。
他,张诚,在不满十四岁的年纪,继黎曼猜想与杨-米尔斯存在性与质量间隙之后,再次以一己之力,攻克了又一个千禧年大奖难题——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存在性与光滑性问题。
他的证明,并非对前人工作的简单修补或组合,而是建立在全新的“历史层积动力学”
框架之上,通过引入革命性的“历史关联泛函”
概念,深刻地揭示了n-s方程内在的、源于其非线性与非局域记忆效应的“自约束”
机制,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湍流在数学上的正则性问题。
这不仅仅是解决了一个数学难题。
它意味着,人类对流体运动,尤其是最混乱也最普遍的湍流现象,第一次拥有了一个严格、自洽、且逻辑完备的数学理论基础。
这个证明,如同一把钥匙,有望打开理解从天气预测到等离子体控制,从血液流动到星系演化等无数涉及湍流现象领域的大门。
他回到书桌前,在新的稿纸顶端,郑重地写下论文标题: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全局光滑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基于历史关联约束性理论的证明》
(existenessofg1oba1sooth1utionstothenavier-stokeseations:aproofbasedonhistoretstrats)
作者署名,依旧只有一个:张诚。
完成这一切后,他才感到一股无法抗拒的疲惫感如同潮水般席卷而来。
他没有再去整理手稿,也没有立刻通知任何人。
他只是简单地收拾了一下书桌,然后平静地走出书房,回到卧室,躺下,几乎是瞬间,便陷入了深沉无梦的睡眠之中。
窗外,黎明前的黑暗最为深沉,但东方天际线之下,新的一天,新的纪元,已然在这片银装素裹的寂静世界中,悄然孕育。
而人类认知世界的版图上,又一块名为“湍流”
的迷雾重重的未知大陆,被一位少年探险家,彻底点亮,纳入了理性的疆域。
寒冬砺剑,终成正果;湍流终章,至此谱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