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了最初的那一丝疑虑,开始意识到,这位年轻人确实是在以数学家的思维,精准地解剖着工程问题的内核。
初步的项目对接持续了近三个小时。
结束时,窗外已是夕阳西下,秦岭的轮廓在暮色中显得巍峨而沉静。
项目总师握着张诚的手,语气中充满了期待与些许不安:“张教授,情况大致就是这样。
我知道这些问题非常棘手,而且涉及大量工程细节,可能和您熟悉的纯数学……”
“问题本质是相通的。”
张诚平静地打断了他,语气肯定,“给我一些时间。
我需要基地内相关的所有原始实验数据、现有的模型代码以及详细的接口文档。”
“没问题!
我们立刻准备!”
总师连忙答应。
当晚,张诚谢绝了正式的欢迎晚宴,只在基地食堂简单用了餐,然后便带着赵伟和大量拷贝的技术资料,入住了基地内部的招待所。
招待所的条件简单却整洁。
张诚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巨大的书桌上很快就被各种图纸、打印出来的代码和写满演算过程的草稿纸铺满。
台灯的光晕下,他时而快翻阅资料,时而对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凝神思索,时而在草稿纸上写下大段大段普通人无法理解的符号和推导。
窗外,是古都西安的千年夜色,蕴含着周秦汉唐的深厚历史;窗内,是一位十二岁的少年,正以最前沿的数学智慧,尝试着破解通向浩瀚星海的科技密码。
此次西行,是他将自身智慧投向更广阔应用天地的一次自然而然的延伸。
一场围绕卫星通信的攻坚战役,在这静谧的秦岭脚下,悄然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