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坑”
,被对方轻描淡写地绕了过去,回答得无懈可击。
经过最初两个回合的交锋,凯瑟琳·米勒收起了那份职业性的审视和潜在的质疑心态。
她意识到,眼前这个少年拥有的,不仅仅是数学天赋,更是一种深不见底的思维深度和哲学素养。
她开始真正以一位渴望理解其思想内核的采访者身份,提出更具建设性的问题。
“张先生,您的成就无疑会激励全球无数的年轻人。
在您看来,在这个信息爆炸、诱惑繁多的时代,年轻人应该如何培养那种能够进行深度思考、并挑战根本性难题的能力与心性?”
这个问题就变得真诚了许多了。
张诚思考了片刻,回答道:
“我认为,关键在于保持对世界最本真的‘好奇心’,并愿意为之付出‘专注’。
知识本身是浩瀚的,但驱动知识进步的,往往是那些最原始、最单纯的问题——‘为什么?’、‘怎么样?’。
不被表层信息的洪流所淹没,守护内心那片能够进行长时间、持续性思考的‘静默空间’,或许比获取更多的碎片化知识更为重要。
这种‘专注’,本身就是在对抗这个时代的浮躁。”
“您提到了‘历史层积’,无论是数学还是人类文明,似乎都依赖于这种积累。”
凯瑟琳继续深入,“但在人类历史上,知识的积累过程并非总是线性前进,也伴随着战争、动荡带来的破坏与断裂。
您如何看待人类文明进程中这种‘积累’与‘断裂’之间的张力?”
“这是一个宏大的文明史观问题。
张诚缓缓说道:
“文明的进程,确实如同一条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曲线。
‘断裂’是痛苦的,它常常意味着已有成果的损失和一代人努力的付诸东流。
但从更长的历史尺度来看,每一次重大的‘断裂’,也往往迫使人类进行深刻的反思,甚至催生出新的、更具生命力的文明形态或知识范式。
‘积累’确保了文明的厚度和连续性,而‘断裂’则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重新审视和突破既有框架的契机。
它们是一对看似矛盾、实则相互依存的动力。
我们当然要尽力避免非必要的‘断裂’,珍视积累的成果,但也要认识到,文明的韧性正是在这种动态的张力中得以锤炼和体现。”
他的回答,再次站在了人类文明展的高度,充满了历史的辩证法的智慧。
采访进入尾声,凯瑟琳问出了最后一个,也是最具开放性的问题:
“张先生,您站在今天这个位置,以您独特的视角展望未来。
您认为,像数学这样的基础科学,在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如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公共卫生等)以及塑造人类未来命运的过程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张诚几乎没有犹豫,直接回答道。
“数学,作为研究数量、结构、空间和变化的学科,提供的是理解世界最基本规律的语言和工具。
它看似抽象,离具体应用很远,但它是所有精密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基石。”
他顿了顿,又说道,“当前人类面临的许多宏大挑战,其复杂性远单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