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时代之问(2 / 4)

您的成功,更多是源于某种独一无二的天赋,还是后天可复制的努力与教育模式?”

问题看似在探讨成功原因,实则暗藏陷阱。

若过分强调天赋,易被解读为“天才论”

,脱离群众,甚至可能引对其背后教育模式的质疑;若过分强调后天努力与教育,则又与他过于年轻的年龄和所达成成就的极端性显得有些矛盾。

张诚闻言,脸上没有任何被冒犯的神情,只是平静地直视着凯瑟琳,用他那特有的、平稳而清晰的语调回答:

“米勒女士,将任何个体的成就简单归因于‘神迹’或单一的‘天赋’,我认为都是一种认知上的缺陷,也无助于理解知识进步的真实过程。”

他略微停顿,组织着语言,每一个词都仿佛经过精确的衡量。

“人类智慧的每一次跃迁,都建立在无数前辈探索者构筑的阶梯之上。

我恰好站在了一个合适的位置,看到了前人未曾注意到的风景。

至于年龄,它或许意味着更少的思维定势和更活跃的直觉,但知识的严谨性和深度,与年龄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我的经历,与其说是一个可复制的‘模式’,不如说是一个案例,它证明了当合适的智力条件、专注的探索精神以及必要的支持环境相结合时,人类认知的边界是可以被拓展的。

这其中,有个人因素,也有环境因素,更重要的是时代与知识积累到特定阶段的必然性在个体身上的偶然体现。”

张诚的回答,巧妙地将个人置于人类知识积累的长河与时代背景之中,既未否认自身特质,也未将其神化,更强调了集体智慧和历史进程的作用,逻辑严谨,格局宏大,瞬间化解了问题的尖锐性。

凯瑟琳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她没想到对方的思维如此缜密。

她迅调整策略,抛出第二个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我注意到,您的理论‘历史层积动力学’,其名称和思想似乎都带有某种‘历史决定论’的色彩。

这是否意味着,在您看来,数学真理,乃至更广泛意义上的科学展,其路径是预先被某种‘历史逻辑’所决定的?这是否与科学探索中强调的自由意志和偶然性相悖?”

这个问题试图将张诚的数学框架与哲学上的决定论挂钩,潜在暗示其思想可能带有某种僵化或宿命论的倾向。

张诚微微摇头,嘴角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这是一个有趣的误解。”

他从容回应,“我框架中的‘历史’,并非指宿命论意义上的、不可更改的进程。

它更像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累积的‘信息库’或‘语境’。

每一个新的数学现,都会改变这个‘信息库’的结构,从而为后续的探索开启新的、往往是意想不到的可能性。

它非但不否定自由意志和偶然性,恰恰相反,它试图描述的,正是在特定的‘历史’积累下,新的‘可能性空间’是如何被创造和打开的。

这更像是一种‘路径依赖’下的创造性演化,而非线性的、预先设定的决定论。”

张诚将一个可能引向哲学争议的问题,清晰地拉回到了数学和系统演化的语境中,并赋予了其更丰富的内涵。

凯瑟琳现自己精心设置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