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各院系都不远,你看还满意吗?”
张诚有些意外,他原以为会是一间条件好一些的单身宿舍,没想到竟是如此规格。
他跟着周副校长等人走进小楼。
一楼是宽敞的客厅、餐厅、厨房以及一间给生活老师准备的卧室带独立卫生间;二楼则是一间大的卧室、书房以及另一个卫生间。
书房里书架林立,书桌宽大,光线充足,窗外正对着未名湖的一角,波光粼粼,塔影依稀,景色绝佳。
各种家具电器都是新的,显然是精心准备过。
“这……条件太好了,谢谢学校,谢谢周校长和各位领导的安排。”
张诚由衷地说道。
这样一个独立空间,确实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他的隐私和自由,避免了与普通大学生同住可能带来的诸多不便。
“你喜欢就好。”
周副校长见张诚满意,也很高兴,“这都是应该的。
希望你在这里能生活愉快,学有所成。”
随后,便是办理一系列入学手续。
因为有副校长亲自陪同,所有流程都是走的特殊通道,高效而迅。
那张特制的、印有十三所高校标志和张诚照片的校园卡和学生证,在刷卡机上轻轻一贴,清脆的“滴”
声响起,意味着他正式成为了这十三所顶尖学府共同承认的特殊学生。
图书馆权限、各院系实验室的门禁权限(在导师陪同下或经批准后使用)、食堂消费功能等一应激活。
王淑萍老师则迅进入了角色,帮着张诚将行李归置妥当,熟悉小楼里各种设备的使用,记录下张诚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偏好,并表示会负责后续的食材采购和日常餐饮安排,确保营养均衡。
一切安顿就绪,周副校长和徐院士又关切地嘱咐了几句,便先行离开,让张诚好好休息。
王老师也去忙碌安置自己的物品和熟悉环境。
小楼里终于安静下来。
张诚独自站在二楼书房的窗前,望着窗外如画的燕园景致,深深吸了一口气。
新的阶段,正式开始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张诚并没有急于立刻投入到高强度的专业学习中。
他深知“磨刀不误砍柴工”
的道理。
他先花了些时间,在王老师的陪伴下,熟悉北大的校园环境。
从藏书浩如烟海的图书馆总馆和各学科分馆,到标志性的博雅塔、未名湖;从充满现代感的理科教学楼群,到古色古香的静园六院;从熙攘的学一食堂,到静谧的朗润园……他用脚步丈量着这座百年学府,感受着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蓬勃的学术活力。
他也正式拜会了目前常驻北大的几位联合培养导师小组的院士,除了数学物理方向的徐海院士,还有来自信息科学学院的李立仁院士、来自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赵永年院士等。
每一位院士见到他,都是饶有兴趣,态度和蔼,勉励有加,并表示随时欢迎他交流讨论。
张诚恭敬地执弟子礼,同时也不怯场,在与几位院士的简短交谈中,都能恰到好处地提出一些自己关注领域的问题,展现出了越年龄的学术敏锐性,赢得了院士们的进一步认可。
此外,周副校长以及其他一些相关院系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