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牵动亿万人心弦的全国高考,终于在笔尖与纸张的最后一次摩擦声中,落下了沉重的帷幕。
曾经被各种励志横幅、警戒线和焦灼人群填满的街道,迅恢复了往日的车水马龙与市井喧嚣。
考点学校门口的志愿者服务站撤走了,维持秩序的公安干警回归了日常勤务,那些屏息凝神、望眼欲穿的家长们,也带着或轻松或沉重的复杂心情,重新投入了各自的生活轨道。
弥漫在空气里近半年的那种无形压力,如同被针扎破的气球,迅消散殆尽。
然而,当社会的脉搏逐渐恢复平稳节奏之时,另一场没有硝烟却同样至关重要的“战役”
,在普通人看不见的地方,正紧锣密鼓地展开——高考阅卷工作全面启动。
各个省份的指定阅卷点,此刻成为了关乎无数考生命运的“中枢神经”
。
这里戒备森严,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数以千计从各大高校、中学精心选拔出来的阅卷教师,签署了严格的保密协议后,便如同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信息孤岛”
。
他们被剥夺了与外界联系的电子设备,每天面对着电脑屏幕上源源不断出现的、经过扫描处理的考生答题卡图像,神情专注,目光如炬,手指在键盘和鼠标上飞快操作,只有偶尔端起水杯抿一口水,或者因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而活动一下僵硬的脖颈时,才显露出一丝疲惫。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空调冷气、咖啡提神香气以及无形压力的特殊味道。
没有人高声说话,只有噼里啪啦的敲击键盘声、鼠标点击声以及偶尔响起的、阅卷教师因遇到问题而低声呼唤组长的声音。
每个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因为他们深知,自己手下每一个分数,都可能决定一个孩子未来的走向,一个家庭的悲欢。
这是责任,更是信任。
高考结束后的第三天,下午。
省高考语文阅卷点,作文评阅大组内。
光线被厚重的窗帘过滤得有些昏暗,只有无数块电脑屏幕散着幽幽的光芒,映照着一张张严肃而专注的脸庞。
王老师,一位来自省内某重点高中、年近五十、以治学严谨着称的特级教师,正是其中一员。
他负责批阅的是一个随机分配的作文题组。
他扶了扶鼻梁上厚重的眼镜,目光快扫过屏幕上又一篇作文。
大部分作文中规中矩,或堆砌素材,或空喊口号,或逻辑混乱,偶有亮点,却也难脱窠臼。
长时间的重复劳动和高度集中,让他的精神有些疲惫,但他依旧不敢有丝毫松懈,严格按照评分标准,一丝不苟地给出分数。
就在这时,一篇新的作文图像跳转出来。
初看之下,王老师习惯性地去捕捉标题和开头,准备快进入评阅状态。
他微微一愣。
再定睛一看,这文章的起手架势、用词典雅,竟全然是……文言文格式?!
在高考作文中看到文言文?这简直如同在摇滚音乐会上听到了编钟古乐!
王老师的心脏猛地一跳,第一反应不是惊喜,而是“麻烦来了”
。
高考作文虽未明令禁止文言文,但风险极高,极易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