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七日下午,日头偏西,空气被炙烤得微微扭曲,但那份属于高考的凝重并未因午间的短暂休憩而消散,反而愈沉淀下来。
下午的考试科目——数学,对于绝大多数理科生而言,是决定总分高低、乃至最终命运走向的关键一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县一中考点外,家长们脸上的神情比上午更加紧张,许多人不停地踱步,或反复看着时间,或低声与身边人交流着对数学考试的担忧。
空气中仿佛弥漫着无形的公式与符号,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
张诚在家人的陪伴下再次来到考点。
与周围或念念有词、或面色白的考生相比,他依旧平静得像个局外人。
母亲李秀兰想再叮嘱几句,张了张嘴,看到儿子那澄澈淡定的眼神,最终只是化作一句:“诚娃,慢慢写,别急。”
下午两点三十分,考试铃声准时响起。
数学试卷分到手。
张诚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快掠过整张试卷。
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函数、导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所有知识点、题型,在他那已然达到等级3的数学思维面前,如同掌观纹路,清晰无比。
他甚至没有在草稿纸上过多演算。
许多复杂的计算与推导,在他脑海中便已完成。
笔尖落在答题卡上,出的沙沙声稳定而富有节奏,一行行简洁优美的数学符号和逻辑严密的步骤流畅地呈现出来。
那些令无数考生头疼的压轴题,需要巧妙构造与深入思考的难题,在他笔下仿佛失去了所有的伪装,被直击要害,干净利落地解决。
时间悄然流逝。
考场内,弥漫着紧张的计算氛围,笔尖划纸声、偶尔的轻叹声、翻动试卷声交织在一起。
监考老师注意到,那个年纪最小的考生,答题的度快得惊人,几乎没有任何停顿和犹豫。
不到一个小时!
当时钟的指针尚未指向三点三十分,张诚已然写完了最后一笔。
他轻轻放下笔,没有立刻交卷,而是开始从头至尾,极其细致地检查起来。
这不是因为不确定,而是源于一种对“绝对完美”
的追求,以及前世养成的谨慎习惯。
他逐题审阅,审视每一个符号、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最终答案,确保不存在任何因粗心大意可能导致的疏漏。
等级3的数学能力,使得这种检查更像是一种欣赏和确认,脑海中能瞬间完成对解答过程的二次推演。
一遍,两遍……确认无误。
此时,距离考试结束还有一个多小时。
按照规定,考试结束前半小时才允许提前交卷。
他索性将答题卡和试卷整理好放在桌角,然后向后靠在椅背上,缓缓闭上了眼睛。
他并非睡觉,而是在闭目养神。
脑海中,不再去思考任何数学问题,而是如同老僧入定般,让思维放空,感受着考场内那份独特的、混合着紧张、期盼与淡淡墨香的气息。
体内那经过多次强化的体质,让他能够轻松保持这种高度专注后的松弛状态。
同考场的其他考生,偶尔从题海中挣扎着抬起头,看到那个“小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