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踩着点进门,看到沈良已经在工作:“沈工,您来得真早。”
“今天要开始做样机,早点准备总没错。”沈良头也不抬地说道。
小李和赵工程师也陆续到了。四个人围在图纸前,开始分配任务。
“咱们先把元器件清单列出来。”沈良拿起笔,“然后分头去采购。”
赵工程师皱眉:“这些进口芯片恐怕不好搞到。”
沈良早就预料到这个问题。
1980年的中国,很多先进元器件都要靠进口,而且渠道有限。
“能用国产替代的就用国产。实在不行的,我有些门路。”
王明好奇地看着沈良。这个年轻的工程师总是能拿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
列完清单,四个人分头行动。沈良独自前往市里的电子器材商店。
商店里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元器件,但大多是基础型号。沈良需要的几种关键芯片果然没有现货。
“师傅,这种型号的运算放大器什么时候能到货?”沈良指着清单问道。
店老板摇摇头:“这种进口货不好说,可能要等一个月。”
一个月?沈良心里一沉。时间根本等不起。
正在沈良犯愁的时候,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小沈?”
沈良回头一看,是冶金部的老同事李处长。
“李处,您怎么在这儿?”沈良有些意外。
李处长笑道:“我们部里也在搞个小项目,需要买点元器件。听说你调到钢铁厂了?”
“是的,在技术科工作。”沈良点点头。
李处长看了看沈良手里的清单,眼睛一亮:“这些器件规格不低啊,在搞什么大项目?”
沈良犹豫了一下,还是如实说道:“在做炼钢炉的自动控制系统。”
“哦?”李处长来了兴趣,“能详细说说吗?”
沈良简单介绍了一下项目情况。李处长越听眼睛越亮。
“小沈,你这个思路很有意思。”李处长拍拍沈良的肩膀,“正好我们部里和几家大厂有合作,或许能帮你搞到这些器件。”
这真是意外惊喜!沈良连忙道谢。
“别客气,大家都是为了国家建设嘛。”李处长爽快地说,“明天我给你答复。”
告别李处长,沈良心情轻松了许多。看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回到厂里,其他三个人也有了收获。虽然进口芯片还没着落,但大部分基础器件都买到了。
“沈工,元器件齐了以后,咱们在哪儿组装?”王明问道。
这确实是个问题。样机制作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还要有各种测试设备。
沈良想了想:“我去找厂长申请一间实验室。”
杨建国听说要申请实验室,脸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
“小沈,厂里的房间都比较紧张。而且实验室的设备投入也不小。”
沈良早就准备好了说辞:“厂长,我们可以先用现有的设备,房间也不用太大。主要是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
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