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罪己诏(1 / 3)

东宫书房里,袁泽真的捧着《论语》看了起来,虽然时不时会皱着眉嘟囔“这话说得绕不绕”,但眼神却很认真。

诸葛明坐在一旁,含笑看着他,手里的羽扇轻轻摇着,扇出的风里仿佛都带着欣慰。

诸葛婉端来刚沏好的茶,放在袁泽手边,小声道:“太子哥哥,你看这句‘政者,正也’,是不是说当官的得行得正?”

袁泽抬眼,笑道:“差不多这意思。就像带兵打仗,将军自已都贪生怕死,士兵怎么可能卖命?

治理国家也一样,皇帝要是光想着自已享乐,不管百姓死活,那国家早晚得完。”

诸葛明接口道:“殿下领悟得极是。昭文帝之所以能成一代明君,正是因为他始终记得‘正’字——正心、正行、正国。”

白起立在门口,听着里面的对话,原本没什么表情的脸上,嘴角似乎又微微上扬了一下。

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是为这位沉默的侍卫长镀上了一层守护的铠甲。

博主的身影在光幕上晃了晃,指尖在虚拟界面上快速滑动,像是在翻找什么重要的资料,半晌才抬起头,语气里带着点“揭秘”的兴奋:

[刚才说到昭文帝的文采,好多人觉得他只会说大白话,登不上大雅之堂。这可就大错特错了!

你们知道吗?昭文帝登基第三年,北方遭遇百年不遇的雪灾,流民涌入京畿,朝堂上吵成一锅粥——有人说该驱逐流民以保京中安稳,有人说该加征赋税以充赈灾粮。

还有人引经据典,说什么“天地有常,灾异自现”,劝陛下“静修德政以消天谴”。]

[他调出一段史官记载的原文投影在光幕上,字迹虽有些模糊,却能看清其中的激烈]:

[当时昭文帝拍着龙椅站起来,没引一句经书,也没说一句客套话,就说了三句——流民亦是朕之子民!君父视下,当如保赤子——驱之门外,任其冻馁而亡,朕岂不成了戕害骨肉的屠夫?

此等悖逆天道之事,朕断断不为!加赋刮敛?百姓本已艰难度日,再敲骨吸髓,是将子民往绝路推,君父岂能如此?

至于静修德政之说?百姓嗷嗷待哺,朕坐拥宫城,空谈《论语》义理,那不是修德,是对苍生的漠视,是作践人命!

君父之责,不在案牍章句,在让流民有粥可温,让万民有生路可走!””]

博主的声音陡然提高,像是在模仿当年昭文帝的语气:[“传朕旨意:内库所有金银绸缎,除祭祀所用,全部变卖换粮;

京中勋贵世家,每户按品级出粮,一品两千石,二品一千九百石,敢有藏私者,抄家充公!再有言驱逐、加赋者,以通敌论处!”]

天幕下顿时一片抽气声,惊呼声此起彼伏——

“昭文帝陛下未来竟如此强硬?”翰林院编修捧着的书卷“啪”地掉在地上,他自幼饱读诗书,总觉得帝王当有“温润如玉”的气度,此刻听到这般铁血的旨意,惊得舌头都打了结。

“变卖内库……那可是皇家私产啊!”太仆寺卿家的公子喃喃自语,他前几日还在跟同窗炫耀自家库房里的云锦,此刻想起昭文帝连皇家私产都肯变卖,脸上的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