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心不在学(1 / 2)

众人看到此处,皆沉默不语。之前那些指责昭文帝的人,也都闭了嘴。

赵渊自已写下的话,无疑是最有力的证明,昭文帝并非愚钝,只是心思不在学问上而已。

天玄帝看着那段文字,久久不语,半晌才对长孙皇后道:“赵渊这老小子,倒是说了句公道话。‘天生帝王之才’,说得好!朕的儿子,本就该是如此。”

长孙皇后眼中泛起温润的光:“赵太傅是真的疼泽儿。他嘴上不说,心里却比谁都清楚,泽儿的才华不在笔墨,而在江山。”

博主看着安静下来的众人,语气也缓和了些:[你们看,连赵渊自已都说,昭文帝天赋异禀,只是对读书兴趣不高。

他能日背经文百卷,说明他并非学不会,只是不想把时间都花在这上面罢了。]

[而且,赵渊老师最后也说了,幸而吾徒天生帝王之才。这说明在他心里,昭文帝虽然不是个好学生,但却是个合格的帝王。]

[你们可以说他不热衷于诗词歌赋,但他却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你们可以说他字写得不好,但他却能让大乾的疆域不断扩大,国力日益强盛。]

博主越说越激动,声音也提高了几分:[评判一个皇帝好不好,难道不是看他能不能让国家富强、百姓幸福吗?

如果仅仅因为他字写得不好、不喜欢读书,就否定他的功绩,那也太片面了!]

大乾众人听着博主的话,再次陷入了沉思。是啊,昭文帝登基以来,减免赋税、兴修水利、平定叛乱,做了多少有利于国家和百姓的事啊。相比这些,字写得好不好,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陈嘉庚站起身,对着天幕深深一揖:“说得是。我等做臣子的,当以昭文帝陛下为镜,多思民生疾苦,少论虚文浮礼。往后工部修桥铺路,定当以实用为先,不搞那些华而不实的排场!”

商羊握着笔的手紧了紧,在心里默默下定决心:

回去就把那些用来应酬的曲子谱子烧了,好好钻研水利图纸,争取让今年的漕运损耗再降三成——这才是能被“昭文帝”看在眼里的事。

赵渊坐在那里,看着屏幕上自已写下的那段话,眼眶微微有些湿润。他想起了和太子殿下相处的点点滴滴,想起了自已一次次气得吹胡子瞪眼,又一次次被昭文帝的帝王之才所折服。

或许,他真的不是一个完美的老师,但昭文帝,绝对是一个伟大的皇帝。

博主看着弹幕众人若有所思的样子,嘴角露出一抹笑容:

[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已的优点和缺点,皇帝也不例外。我们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去评判一个人,尤其是像昭文帝这样的帝王。

他或许不是个好学生,但他用自已的方式,成就了一个盛世,这就足够了。]

东宫之内,袁泽望着渐渐散去的光影,忽然站起身,对诸葛明道:“诸葛先生,明日把《孙子兵法》和《论语》都搬出来,我要再看看。”

诸葛明一愣,随即笑道:“殿下想通了?”

袁泽挠了挠头,嘿嘿一笑:“倒也不是。就是觉得,赵太傅那么费劲教我,我总得对得起他。

再说了,就算当不成‘好学生’,也得做个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