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藏锋锐之气。
同时需习“淬炼诀”:取蜀山寒潭之水,融剑胎灵气,浸泡全身,潭水刺骨,如万针穿刺,需凝神静气,引导水中寒气入骨髓,与罡风之力相济,刚柔并济,使肉身既有剑之刚硬,又具剑之弹性。
三年功成,肉身可硬抗凡铁刀剑,纵被利刃劈中,仅留白痕;一跃可上百丈峭壁,奔行如疾风,此为剑骨天成之证。此时需知“刚易折”之理,炼骨不忘养气,刚硬之中需藏三分柔韧,否则剑骨易裂,道基受损。
第三境:剑气外显
口诀:
“剑骨凝成气自扬,锋芒外露势难当。
挥手能裁云霓段,抬足可分雾霭光。
气如流水随剑转,劲似惊虹伴意翔。
莫道此气仍虚浮,已可隔空斩豺狼。”
修行理念:剑骨既成,需引丹田剑胎之气游走全身,自毛孔溢出,化为有形剑气,使剑力可及于丈外,此为“剑气外显”之境。如剑出剑鞘,锋芒自现,可隔空御敌,已非寻常武夫可比。
修行者需于“试剑台”每日演练《蜀山基础剑谱》七十二式,每一式都需催发剑气,使剑招未到,剑气先至。初时剑气稀薄如纱,离体寸许便散;渐至凝如白练,可及三尺;终至锐若寒芒,丈外可断发丝。
需悟“气剑合一”之理:剑为气之形,气为剑之魂,持剑时气随剑走,剑行气行;无剑时气自为剑,意到气到。可于月夜观剑穗飘动,悟剑气之柔;于暴雨中看雨丝穿空,悟剑气之密;于雷暴时察电光裂空,悟剑气之速。
更要修“敛气术”,剑气外显虽强,却耗神费力,需学会收放自如,用时锋芒毕露,不用时藏于肌骨,如剑归鞘,不露圭角。若一味外放,轻则灵气耗竭,重则被剑气反噬,经脉寸断。
五年功成,剑气可及三丈,隔空斩木断石如探囊取物,剑招所至,剑气纵横,可在青石上刻下三寸深剑痕,此为剑气外显之圆满。
第四境:剑心通明
口诀:
“剑气纵横需守心,灵台无垢始通明。
不被邪祟迷双目,莫教贪嗔乱剑声。
一念清纯剑如洗,半分杂念气便凝。
纵使妖魔千般变,剑指处自有神明。”
修行理念:剑气既强,需炼剑心,使心与剑合,意与气通,不为外物所扰,不为情欲所困,此为“剑心通明”,是剑道修行的关键一境。剑心不明,则剑意不纯,纵有盖世剑气,亦难成大道。
修行者需入“静心阁”,阁内刻有上古妖魔画像,绘尽世间诱惑、恐惧、嗔恨之相,修行者需盘膝于画像前,持剑静坐,观画像而不动心,闻魔音而不乱神。初时杂念丛生,剑心动摇,剑气随之紊乱;渐至心如止水,古井无波,剑气凝而不散;终至见魔非魔,见诱非诱,剑心纯粹如琉璃,映照万物而不染尘埃。
需习“观心诀”:每日午夜,以剑指眉心,引剑胎之气入识海,观自身念头如走马灯过,不追不拒,不迎不挡,任其生灭,从中悟“心本空明,因念而乱”之理。当识海如明镜,可照见念头根源,便算初窥门径。
此境修行无定时,或三月功成,或十年不进,全看心性根基。剑心通明者,剑出必中,剑意纯粹,可破世间虚妄幻术;剑心不明者,剑招虽利,却易被心魔趁隙,走火入魔。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