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玄元剑经(3 / 6)

于万魔环绕中守心不动,剑指所向,心意所至,无有迟疑,便达此境圆满。

第五境:御剑飞行

口诀:

“剑心通明气自扬,可乘剑气上穹苍。

足踏青锋追日月,肩随流云过潇湘。

一瞬千里风为伴,九霄万里雾作裳。

莫道此境已逍遥,犹是天地一羁郎。”

修行理念:剑心既明,可引剑气托身,御使飞剑,挣脱大地束缚,翱翔九天,此为“御剑飞行”,是剑修超脱凡俗之始。如鱼入江海,鸟上青天,从此天地广阔,任我驰骋。

修行者需先炼“本命飞剑”:取蜀山“剑冢”中埋藏的千年玄铁,以自身精血浸泡三月,再以剑胎之气淬炼百日,引神识入铁,使其与自身气息相连,如臂使指。飞剑初成时三寸长短,可藏于袖中,用时以意念催动,化为三尺青锋,寒光凛冽。

继而学“御剑术”:踏剑而立,以剑心引动天地灵气,托住身形,初时离地三尺便摇晃欲坠,需反复练习平衡之术;渐至可低空掠行,如蜻蜓点水;终至可御剑穿梭云海,快若流星,一息千里。

飞行时需悟“剑行天地”之理:顺天时而动,借风力而行,不可逆天地规则强行飞行,否则遭罡风反噬,粉身碎骨。可于平流层观云卷云舒,悟飞行之缓;于雷层外察电光轨迹,悟飞行之疾;于罡风带感气流变化,悟飞行之巧。

此境功成,可御剑纵横万里,三日遍历九州,飞剑一出,取人首级于百步之外,已具剑仙之姿。然需知“飞行非为逍遥,乃为斩妖除魔”,若沉溺于驰骋之乐,荒废剑道修行,便是舍本逐末。

第六境:剑意化形

口诀:

“御剑术成剑意生,一念可化万千形。

或为猛虎下山岗,或作蛟龙出渊庭。

有时化作漫天雪,刹那凝成一道星。

形虽万变神归一,剑在心中自分明。”

修行理念:御剑之后,当将剑心、剑气、剑招融于一炉,凝练“剑意”,使剑意可随心意化形,或为猛兽,或为异象,具无穷威力,此为“剑意化形”,是剑道神通之始。如画家挥毫,意到笔随,万物皆可入画,剑意亦然。

修行者需于“幻剑坪”观四时之景:春观繁花绽放,悟“生机剑意”,化形则如嫩枝破土,柔韧中藏锐;夏察暴雨倾盆,悟“狂暴剑意”,化形则如怒涛拍岸,刚猛无匹;秋赏落叶纷飞,悟“萧杀剑意”,化形则如枯叶飘零,无声夺命;冬看白雪漫天,悟“冰封剑意”,化形则如寒冰封山,凝滞万物。

更要将自身经历、道心感悟融入剑意:杀过妖,则剑意带戾气,化形如恶鬼;救过人,则剑意含慈悲,化形似菩萨;守过山,则剑意藏厚重,化形若山岳。剑意即本心,形随念变,神却始终如一,不离“剑”之根本。

练此境时,需谨防“意过强而气不足”,剑意化形耗气极巨,需每日以剑胎之气滋养,否则剑意易散,反噬己身。待能随心化出七种以上剑意形态,且每种形态都具实质威力,便算功成。此时一剑出,剑意滔天,可震慑千军,吓退妖魔。

第七境:万剑归宗

口诀:

“剑意化形悟本源,千剑万剑归一宗。

蜀山剑冢藏玄机,天地剑胎在此中。

可聚八方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