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桑风漫卷南洋春(2 / 6)

紧抱的手臂,掌心早已被罐口勒出了红痕,而罐里的蚕种安然无恙。

    七日后,船队终于抵达浡泥国的都城。码头边早已挤满了百姓,他们好奇地看着船上卸下的桑苗和缫丝工具,孩子们追着搬运蚕匾的匠人跑,嘴里叽叽喳喳说着听不懂的方言。黎邦使者指着远处的山林:“娘娘派来的匠人看,那片就是婆罗桑林,绵延几十里呢。”

    众人跟着黎邦来到山林,只见婆罗桑树长得高大挺拔,树冠如伞,叶片层层叠叠遮天蔽日,地面落着厚厚的枯叶,踩上去软软的。陈老伯捡起一片落叶,掰开后发现汁液比新鲜叶片更粘稠:“这叶子含糖量高,要是直接喂蚕,怕是会让蚕消化不良。得先晾晒半日,沥干汁液才行。”

    风澈则拿出纸笔,仔细记录婆罗桑的生长环境:“气温未时最高,约莫三丈五,湿度大,叶片上总沾着露水。”他刚写完,就看到几个百姓背着竹篓路过,篓里装着刚采摘的婆罗桑叶,正要往海里扔。“大叔,你们怎么把桑叶扔了?”风澈连忙上前询问。

    百姓们一脸茫然,经黎邦翻译才知道,他们觉得桑叶除了烧火没用,不如扔去喂鱼。风澈心里一酸,拿出随身带的《桑蚕入门手册》,指着上面的蚕宝宝插图:“这些叶子能喂蚕,蚕吐的丝能织锦缎,能换好多粮食和布匹呢。”百姓们半信半疑,却还是跟着风澈来到了搭建蚕房的空地。

    匠人队的头领李师傅早已选好了地势较高的坡地,正指挥着当地百姓搭建蚕房。“南洋多雨,蚕房得建在高坡上,地面要铺三层青砖防潮,屋顶用棕榈叶铺盖,既透气又挡雨。”李师傅拿着墨斗放线,“墙角要留通风口,再装上天窗,这样霉菌就不容易滋生了。”

    守苗爷爷从国内带来的跨海桑接穗,此刻正泡在促根露里。他选了十株长势健壮的婆罗桑作为砧木,用刀在树干上切出斜口,将接穗削成对应的形状插进去,再用浸过促根露的布条紧紧缠绕。“嫁接后要每天浇一次淡水,不能用海水,还要用竹筐罩住,防止鸟兽啄食。”守苗爷爷一边操作,一边教当地的农技人员,“等接穗长出新叶,就说明嫁接成功了。”

    蚕房建好的第三日,风澈和陈老伯开始孵化蚕种。他们在蚕房里摆上防潮蚕匾,铺上晒干的婆罗桑碎叶,再将瓷罐里的蚕种均匀撒在叶上。“南洋温度高,蚕卵孵化快,约莫三日就能出蚁蚕。”风澈按照凤染霜教的方法,在蚕房里放了几个盛着清水的陶罐,“这样能调节湿度,防止蚕卵干死。”

    可到了第四日,蚕卵却毫无动静。风澈急得蹲在蚕匾旁,扒拉着桑叶仔细查看,只见蚕卵外壳虽然完好,却没有丝毫要破壳的迹象。“难道是温度不够?”陈老伯拿来温度计,测得蚕房温度只有三丈二,“之前在国内孵化金香蚕,温度要到三丈三才行。南洋虽然热,但这几日连着下雨,温度降了些。”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