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八章 蔡京履任广西(2 / 6)

征胜利后,官家通过都堂,明诏天下,以邕州军民再三上表恳求,同时苏缄庙颇有灵验的名义,敕苏缄为邕州城隍,并命广南西路立庙为祀。

    于是,苏缄成为了,大宋朝少有的本朝被追封为神明,立庙建祀的大臣。

    此番,他蔡京南下,陛辞的时候,官家也亲口叮嘱他,到了邕州,务必要祭拜城隍,以倡忠孝。

    所以,这位邕州知州,是实实在在的帝党心腹。

    人家可是有着可以直奏御前的特权,论圣眷未必就输他蔡京。

    何况,苏子元所吹捧和歌颂的章惇的圣眷,太过强大了!

    自其父讣告抵京,天子辍朝三日表哀,并遣使慰问其在京妻儿。

    这就已经很罕见了——大臣的父亲去世,皇帝辍朝示哀,大宋朝百五十年,类似的例子,屈指可数。

    然后,就是一系列高规格的治丧待遇。

    光是赐给章惇治丧的费用,就高达十万缗。

    而且是从封桩库里出的钱!

    历代大臣中,论圣眷之厚,能与之相比的,大抵就只有仁庙的宰相晏元献公了。

    所以啊,蔡京也只能在心里面酸一下。

    然后,他就抓到了苏子元话中的一个重点:“疍民?”

    “广南西路也有疍民吗?”

    作为福建人,蔡京自然知道疍户。

    这是一个古老的职业,世代居住在江河湖海之上,以渔为生,在外人眼中,这些人大抵处于一种‘帝力于我何有哉?’的生活状态。

    可蔡京知道,这不是事实!

    相反,疍民们生活极为困苦。

    至少福建的疍民们是这样的——他们世代生活于舟船只上,很多人终生都不上岸。

    生老病死,皆在水上。

    很多疍民,甚至连遮羞的布料也没有。

    赤条条的在船上,渡过自己的一生。

    他们没有文化,不识字,也不懂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