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文士路线(3 / 7)

标缓缓吐出几个名字:“李文中、褚奇策、韩士昂……还有王御史之师,汤衡。”

    朱瀚闻言轻笑:“倒也都是能人,不过这些人中,有人性子极执,遇事必辩,不肯俯首,你能扛得住?”

    “若他们言你之非,当廷责你,你是接?还是驳?”

    朱标毫不犹豫:“接。”

    “若他们三日一议,两日一讥,说你不能,不足为君,你还接?”

    朱标点头:“若我不能,那他们说的就对;若我能,那他们说的,我自会用事来驳回。议堂不是朝会,他们不是百官,我也不是朱元璋。我是太子,我能学,就该学。”

    朱瀚望着他,忽然沉默片刻,缓缓抬手,抚了抚他的后背。

    “标儿,你若早几年能说这话,我当真要以为你是老成世子投了胎。”

    他笑,“也罢,这一步棋你想落,那就去落,别怕人议你,那是你该听的。”

    朱标凝望王叔片刻,忽然道:“王叔,你何时教我执剑?”

    朱瀚愣了一下:“你要剑?”

    “我读书,学理,讲政,皆是为御人;但天下多舌之辈,不畏理、不敬德,唯惧威。将来若我为储君而不佩剑,谁信我之威?”

    “我想练剑,不为杀人。”

    朱瀚眼中闪过一丝莫名情绪:“你要的,倒多。”

    “我若不多求,将来如何多得?”

    二人对望,风起,柳絮轻扬,仿若夜色前的静誓。

    七日后,议贤堂设于太学东偏,名曰“问古堂”。

    朱标亲往设仪,东宫学子、宫中内官,莫不侧目。

    当天夜里,京师四方老儒纷纷议论,褚奇策惊讶:“太子当真来了。”

    “来了。”李文中拢了拢衣袍,“而且没带一个讲官,只带了笔、纸、席。”

    汤衡冷哼:“这孩子……倒比那位朱元璋更像个读书人。”

    王府之中,石安子将此消息一一禀报。

    朱瀚看着庭中一树新桃,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