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文士路线(2 / 7)

儒士,辅讲宫中礼制政理。”

    朱瀚微不可察地挑了下眉:“议贤堂……”

    他脚步不停,语气却愈发清晰:“他倒是明白了,才俊易得,老成难求。”

    “去看看他这次,是‘得’了人,还是‘养’了火。”

    垂柳亭在御苑之中偏南一角,地势低洼,一侧临池,一侧种有数株垂杨,春日嫩芽初露,枝丝垂地。

    朱标已在亭中候立多时,身边无侍,无文官,孤身一人,神色肃然。

    “王叔。”他迎上前,拱手深深一礼。

    “哦?太子今日这般礼数周全?”

    朱瀚挑眉笑道,“我还以为,你比试夺魁,春风得意,便要驾舟而去,不理老叔了。”

    朱标面色未变,恭敬回道:“那一场,不足挂齿。王叔该知,我不过是借势之利。”

    “借谁的势?”

    “借王叔曾经一言,‘剥皮’。”

    朱瀚一愣,随即一笑:“你倒记得清楚。”

    朱标目光微沉,转身向亭中步去,声音却清晰:“那日我以为王叔是意在试我,后又想,是在护我。”

    “如今想来,不止是试,也不止是护,而是敲打我这颗还未定的心。”

    朱瀚望着他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古怪,终归只是低低应了一声:“嗯。”

    亭中早设茶案,两盏温茶仍有热气升腾。

    朱标坐下,端起一盏递给朱瀚:“王叔,若是这天下可安定于我手,我愿先安你心。”

    朱瀚接过茶,却并未喝,只轻声道:“这句话,你今日说得出,五年后,未必还能记得。”

    “但记不得,也没关系,只要你在你的位置上,能让百姓记住你就行。”

    朱标眼神一动,低声:“我欲设‘议贤堂’,不是为了扬名东宫,而是要立一风气——让天下知,大明储君,重学问、重识理、重实政,而非只藏身高阁,听风看雨。”

    朱瀚轻轻点头:“那你打算请谁入?”

    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