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风云起(2 / 5)

的事。当初他走的时候,村里还是老样子,知青大院里的知青们要么埋头种地,要么盼着回城,哪有什么副业队?蛤蟆湾更是村里没人愿意去的地方,那边都是荒滩,杂草丛生,离村子又远,除了偶尔有人去放牛,平日里连个人影都少见,就连对面黄皮村也不愿意过来那里。

刘三见林海问起,连忙接过话头,语气里带着几分复杂,有羡慕,有敬畏,还有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海哥,您不在村里这三年,变化可大了。这副业队的队长,原本是去年夏天来咱们村落户的知青,叫江奔宇。”

“江奔宇?”林海在嘴里默念了一遍这个名字,陌生得很,“一个知青,能掀起什么风浪?”

“海哥,您可别小看他!”刘三急忙说道,“这江奔宇可不是一般的知青。他刚到村里的时候,背着个旧行囊,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看着瘦瘦弱弱的,谁也没把他当回事。可您猜怎么着?他不光会认字读书,还懂打猎,识药材,山里的东西就没有他不认得的。”

“刚落户那阵子,他除了夜晚巡逻之外,他每天天刚亮,交接班后就背着背篓进山,傍晚才回来,背篓里要么是猎物,要么是满满的药材。他打猎的枪法准得很,山里的野猪、野兔,只要被他盯上,很少有跑掉的。而且他识药材,什么当归、黄芪、柴胡,他一看就知道,采回来的药材成色好,镇上的药铺都愿意收,给的价钱还不低。”

王二也跟着补充:“是啊海哥,我还记得去年冬天,张大爷家的小子进山砍柴,迷路了,天快黑了还没回来,张大爷急得直哭,村里好多人都进山去找,找了大半夜都没找到。最后还是江奔宇,凭着一点脚印和折断的树枝,在深山里找到了那孩子,当时孩子都冻得快没知觉了,江奔宇把自己的棉袄脱下来给孩子穿上,还拿出随身带的草药,给孩子搓手脚,硬是把孩子背下了山。从那以后,村里好多人都觉得这知青靠谱。”

“后来,他就用自己打猎采药攒下的钱,买了蛤蟆湾的一块宅基地。”刘三接着说,“您也知道,蛤蟆湾那地方以前就是片荒滩,全是石头和杂草,没人愿意要。可江奔宇偏偏就看中了那儿,他自己带着工具去开垦,把荒滩平整出来,又去镇上请了工匠,盖起了两层的青砖瓦房。”

“那青砖瓦房,在咱们村里可是独一份!”王二的语气里满是羡慕,“红砖墙,黑瓦顶,窗户还装了玻璃,亮堂堂的。盖起来的时候,全村人都跑去看,啧啧称奇,都说江奔宇有本事,能在那种地方盖起这么气派的房子。当时还有人说,这知青怕是要在咱们村长期待下去了。”

林海的脸色越来越沉,他没想到一个外来的知青,竟然能在村里站稳脚跟,还盖起了青砖瓦房,这在以前是林家才能有的待遇。

刘三似乎没察觉到林海的脸色变化,继续说道:“更厉害的还在后面呢!前段时间,听说江奔宇在山里救了个香港人。那香港人是来内地出差的,不小心在山里迷了路,还遇上了暴雨,摔下了山坡,腿都摔断了。江奔宇采药的时候刚好听到他的呼救声,就顺着声音找了过去。”

“当时那香港人伤得很重,江奔宇用自己采的草药给他包扎伤口,又把他背下了山,带回自己的瓦房里照顾。那香港人在他家里住了半个多月,腿好了之后,非要给江奔宇感谢费,听说给了足足一万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