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蛤蟆湾晨事:榨油坊迎检记(3 / 5)

—那标语是昨天刚写的,红油漆在白灰墙上格外显眼,写的是“分红得多少,都由你们的态度决定”。“领导,您看墙上这标语,就是江奔宇知青想出来的。这分红权的事儿,还真得从江奔宇知青说起。”

接下来,刘文瑞就把江奔宇来蛤蟆湾后的事儿一五一十地说了。他说江奔宇刚下乡的时候,看到村里人种完地就没事干,打猎又是收获不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就想着搞个副业。一开始想过种蔬菜、养兔子,但都觉得不长久,最后才定了搞榨油坊——我们县镇乡都是盛产油菜籽,以前村民都是自己用石磨榨油,又费时又出油少,要是能整个像样的榨油坊,不仅能满足村里人的需求,还能卖到邻村去。

“可搞榨油坊得花钱啊!”刘文瑞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点感慨,“买机器、修厂房、买菜籽,哪样不要钱?咱们村的村民,大多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哪有余钱?江奔宇知青看在眼里,就自己掏了腰包——他把自己下乡前家里给的钱,还有这段时间打猎攒的钱都拿出来了,一共拿了一千多块,才把机器买回来,把厂房修好。”

领导听到这儿,眼神里露出点惊讶:“他自己垫钱?就不怕赔了?”

“怕啊!怎么不怕?”刘文瑞笑了笑,“江奔宇知青一开始跟我们说的时候,我们都劝他,说这事儿风险太大,万一赔了,他这几年的心血就白搭了。可他说,只要能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就算赔了也值。后来厂房修好了,机器也装好了,他又琢磨着,不能自己一个人占着好处,得让村民也能分到钱,这样大家才会支持。”

一旁听着的江奔宇心里嘀咕道:“这刘书记,可以啊!几个月的事,吹成几年的,反正我自己听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说到这儿,刘文瑞顿了顿,又翻了翻小本子:“于是他就想出了‘一元股’的主意。他把榨油坊的收益分成了一千股,每股一块钱,村民不管是谁,只要愿意,都可以买股。买了股,就有了分红权,每个月榨油坊赚了钱,就按股分红。比如这个月赚了一百块,那每股就能分一毛多,要是买了十股,就能分一块——一块钱啊领导,够买一大袋盐,够一家四口吃大半年了!”

领导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头,还拿起刘文瑞手里的小本子翻了翻,上面记着每个月的营收和分红情况。“那所有权呢?”领导又问,“既然村民都买了股,那榨油坊的所有权是谁的?”

“所有权还是江奔宇知青个人的!”刘文瑞赶紧解释,“他说了,机器是他买的,厂房是他修的,所有权不能变。但收益不一样,收益是大家一起赚的,就得分给大家。而且他还说了,要是哪个村民不想继续持股了,随时都可以把股钱赎回去,一分钱都不会少。就算榨油坊这个月赔了,也不用村民掏一分钱,所有损失都由他自己承担——这等于是他自己兜底,让村民稳赚不赔啊!”

领导听到“稳赚不赔”这四个字,忍不住笑了,他看向江奔宇,眼神里满是赞赏:“江奔宇同志,你这个想法好啊!思想觉悟很高!自己垫钱搞副业,还把收益分给村民,风险自己担着,让村民稳赚不赔,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江奔宇赶紧谦虚地笑了笑:“领导,我就是想为村民做点实事。咱们的村民都很朴实,我刚来的时候,他们帮了我不少。现在有机会让大家多赚点钱,我肯定要尽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