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调查风波(2 / 5)

事实:强制指定榨油厂、国营厂压级压价、排队耽误农时……白纸黑字,不怕查!”

于是,三天后的某个清晨,四封用粗麻纸写的匿名信,分别落进了镇政府收室的竹篮、革委会办公室的红漆信箱、公安局传达室的铁皮柜,还有一封塞进了集体经济副业部那间挂着“筹备中”

木牌的屋子窗台上。

信投出的第二天,双河公社的空气里就有了动静。

最先炸响的是革委会。

主任刘建国盯着信纸上“强制停业”

“压级压价”

的字样,拍着桌子吼:“这是给咱公社抹黑!

马上让经管站去查国营榨油厂!”

可经管站的老陈刚出门,他又补了句:“别闹大,先内部提醒提醒厂长。”

公安局的回复更谨慎。

局长老钱翻着信说:“匿名信没凭没据,先备案吧。”

便让治安股的同志留意近期是否有聚众闹事。

最坐不住的,是新成立的集体经济副业部。

这部门是上个月刚组建的,原本归在农工部底下,因上面强调“壮大集体副业,增加百姓收入”

,才单独划出来。

主任周永健是从县农业局调下来的,三十来岁,戴副黑框眼镜,说话带着南方口音,做起事来却雷厉风行。

他刚把办公室从临时借用的仓库搬到公社大院西头的平房,桌上茶还没凉透,举报信就到了。

“岂有此理!”

周永健捏着信纸,指节白。

信里提到的“小油坊集体停业”

“国营厂垄断加工”

,正好戳中他这两天调研的痛点。

上周他跑了三个大队,社员们见了他就叹气:“副业搞不起来,还谈啥年底分红咋办?”

“油坊关了,娃他娘连缝补的线都没钱买!”

“这是打咱们部门的脸!”

他转身对刚调来的干事小吴说,“通知下去,全体人员立刻集合!”

副业部的办公室本就窄小,此刻更挤得转不开身。

七个干事,三个借调来的公社干部,围在周永健身边听部署。

“同志们,这不是普通的举报。”

周永健推了推眼镜,“集体副业是咱农民的增加收入的新法子,现在有人卡脖子,咱们得把情况摸个透。

记住,要隐蔽,要真实,别打草惊蛇。”

他看向最年长的干事黄建军:“黄队,你是老基层了,带一组人去事地。

别穿制服,别开公车,就扮成赶大集的,看看国营厂到底怎么个‘统一管理’法,小油坊现在啥情况。”

又转向年轻干事小陆:“你去镇上食品站、县供销社,找熟人摸摸原料供应的底——是不是真缺原料,还是故意卡量?”

最后拍了拍自己的笔记本:“我和剩下的人整理举报内容,联系相关部门调数据。

三天后汇总,必须拿出个水落石出的报告!”

黄建军领了任务,回到宿舍翻出压箱底的旧布衫。

那是他当生产队长时的行头,补丁摞补丁,正好掩人耳目。

他喊上干事小王、小张,又从隔壁生产队借了辆胶轮马车——这是关键道具,既不像自行车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