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稻谷交响曲(2 / 3)

竹扫帚,仔细地清扫散落的谷粒,不放过任何一颗珍贵的粮食;有人将歪斜的稻垛扶正,确保它们稳固如山;还有人用木叉将高处的稻杆夯实,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专注。

此时,脱谷机的“咯咯”

声在另一旁响起,仿佛是这场丰收交响乐中的主旋律。

八台老式人力脱谷机呈弧形排开,机身由铸铁与实木制成,表面斑驳的锈迹,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它们曾经的辉煌战绩。

每台脱谷机前都站着默契十足的搭档:踩踏板的人一个脚用力踩着踏板,一个脚支撑着身体平衡,时不时双腿交替力,用力踩脱谷机的踏板带动内部的齿轮飞转动,那有节奏的踩踏声,如同鼓点一般;

递稻杆的人则站在左侧,每一次都精准递给操作脱谷机者大小适量的稻束,脱谷机操作者接过递过来的稻束,全神贯注地将稻束精准地送入旋转的脱谷齿。

随着稻穗与金属齿的剧烈碰撞,谷粒脱落,撞击到脱谷机仓的内壁,出雨点般的哗啦啦声,金黄的谷粒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在脱谷机仓内堆积成小小的谷山,那耀眼的金色,是丰收的色彩,是众人们辛勤劳作的结晶。

负责脱谷的李秀娥,是村里有名的“快手”

她的手掌因常年劳作布满老茧,却异常灵活。

只见她左手接过递来的稻束,立马双手握住稻束根部,双手快翻动稻穗,动作如行云流水,确保每一粒稻谷都被脱粒干净。

“小心别夹着手!”

她一边提醒新手,一边将脱净的稻束抛向身后。

这些秸秆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落入负责捆扎的村民身边。

一旁稻束杆堆旁,两位妇女正配合着将这些脱谷干净的稻秆捆扎成“a”

字形草架,她们的手指上下翻飞,稻草绳在指间穿梭,转眼间便完成一个规整的草架,那娴熟的技艺,令人赞叹不已。

脱谷机后方的清理工作同样重要,丝毫马虎不得。

覃伯戴着老花镜,手持竹耙,专注地清理机仓。

他像分拣珍宝般,将稻叶、杂草与残留的谷粒仔细分离。

“这些碎稻草别扔,拿回去放晒场上先晒一晒,有点干了之后,然后找个扁担一敲,里面没脱干净的稻谷都掉下来了,不能浪费了。”

他边说边将清理出的稻草倒入竹筐,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当脱谷机仓即将满载时,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立刻上前,用粗粝的麻布口袋将脱谷机里一颗颗的稻谷用木勺,舀起来装到麻袋或者竹筐中。

每袋或者每筐稻谷足有八十多斤重,双手合力才能将其拖到一旁。

随后让扁担队挑走,挑担的队员弓着背,迈着“之”

字形步伐走向一旁早已打扫干净晒场空地,扁担在肩头有节奏地起伏,仿佛在演奏一曲劳动的韵律,那每一个步伐,都充满了力量与坚韧。

晒场上,早有经验丰富的老农等候。

他们手持特制的木耙,将倾倒成一堆堆谷山的稻谷均匀摊开。

木耙划过地面,出沙沙的声响,原本一堆堆,堆积成小小山的稻谷瞬间化作平整的金色地毯,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

为了让稻谷充分晾晒,每隔一段时间便要翻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