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7章 到底有多黑暗(1 / 5)

    “李局,要不要打电话?”

    东子连忙问道,仅仅是一个路口就埋伏了四台警车,很明显就是冲着他们来的。

    “不需要。”

    李威异常冷静,“我很想看看凌北市的天到底能有多黑,不用怕,我早有安排。”

    “好。”

    东子又坐了回去,目光落向车窗外,区分局的警员快速冲下,在这个位置的主要是区分局的布局。

    凌北市宏图区公安分局一把局长下车,这时警员已经将车子围住,看到车窗落下,他直接走了过去。

    “下车接受检查。”

    李威看了对方一......

    朱远航调任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后,工作节奏陡然加快。这个新机构的成立,标志着中央对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首任主任,他不仅要统筹全国范围内的政策研究和试点推进,还要亲自带队深入一线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尽管事务繁忙,他始终没有放松对自己和团队的要求。每天清晨六点起床,七点前就已到办公室处理文件、审阅报告;白天则安排与各地干部座谈交流,听取经验做法;晚上还要组织专家讨论当天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

    他的办公桌上常年摆着一本黑色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走访村庄时听到的群众心声、基层干部的困惑、以及自己在实践中的思考。有时深夜加班,他会翻看这些笔记,仿佛又回到了那些炊烟袅袅的村落,耳边回荡着藏族老人低沉的嗓音、苗族孩子天真的笑声。

    有一次,在贵州黔东南的一个侗寨调研时,一位年过七旬的老支书拉着他的手感慨道:“我们这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年轻人出去打工了,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政策下来了,没人落实啊。”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朱远航。他知道,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许多偏远农村面临的共性问题??人才断层、治理能力薄弱、公共服务滞后。他意识到,要真正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从“人”入手,建立起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干部队伍。

    回到北京后,他立即召集研究中心核心成员开会,提出启动“千名乡村治理骨干培养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选拔、培训、轮岗等方式,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培养一批熟悉本地情况、具备现代治理理念的基层干部。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