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1章 杀机四伏(3 / 4)

、群众满意度提升、治理能力提升。

    这个方案一经上报,便获得省委高度认可,并被纳入全省专项行动的核心参考模板。

    与此同时,朱远航也开始加强与省级主流媒体的合作,邀请记者深入基层,实地采访村民、村干部、技术人员,全面展示青岭智慧治理的真实图景。这些报道在省内乃至全国引发广泛关注,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效应。

    而在一次省级会议上,朱远航再次受邀发言。这一次,他谈得更加深入,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治理现代化的本质,是政治文明的进步。它不仅仅是制度的完善,更是权力运行方式的转型。只有当群众真正成为治理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客体,治理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这句话,被多家媒体报道引用,也成为当时关于基层治理讨论中最具影响力的金句之一。

    随着治理经验的不断成熟,朱远航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更高层级的政策研究材料中。有人甚至传言,他可能会被调任省直机关,参与更高层面的制度设计工作。

    面对种种猜测,朱远航始终保持低调。他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对班子成员说:“无论未来去向何处,我们都要记住,治理的本质是为了人,不是为了政绩。我们做的一切,都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夜深人静时,他常常独自坐在办公室里,望着窗外灯火通明的县城,思绪万千。

    他知道,自己正站在时代的潮头,也清楚,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但他更明白,真正的改革者,从来不惧风浪,只求无愧于心。

    治理现代化,是一条通往未来的路。

    而他,愿做那个点亮灯塔的人。

    朱远航的治理理念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然而,他也深知,任何一项制度创新,在实践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遭遇阻力与挑战。

    2025年初春,青岭县智慧治理系统进入全面升级阶段。随着“AI下沉计划”的深入推进,村级事务的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但在一次例行检查中,朱远航发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村组在使用智能终端时,出现了数据录入不规范、操作流程混乱的现象,甚至有村民反映“系统复杂难懂”,导致原本旨在便民的技术手段反而增加了基层负担。

    这一问题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他立即组织技术团队深入基层调研,发现症结主要在于培训不到位、宣传不充分,以及部分村干部对新技术存在抵触心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朱远航提出“三强化”策略:一是强化技术培训,由县里统一组织村级技术人员轮训;二是强化群众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