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9章 故意放一马(3 / 6)

了极大缓解。

    回国途中,他在飞机上写下一段笔记:

    >“治理的意义,不在于控制,而在于服务;不在于输出模式,而在于激发潜能。我们不是去教别人怎么做,而是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解决方案。”

    这段话后来被整理成一篇内部讲话稿,广为流传。

    就在一切看似顺风顺水之际,朱远航却迎来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次抉择。

    2024年夏,中央组织部突然通知,拟调任朱远航出任某直辖市副市长,分管科技与智慧城市工作。这是对他能力的高度认可,也是迈向更高平台的重要一步。

    但他知道,一旦离开青岭,自己亲手打造的“治理共同体”体系可能会面临断层甚至倒退。更重要的是,他担心新的岗位会让他远离一线实践,变成一个纯粹的政策执行者。

    深夜,他独自坐在办公室,翻看着过去几年的工作日志,思绪万千。

    窗外,蝉鸣依旧,城市灯火如旧。

    他想起那位退休老干部的信,想起自己当初立下的誓言,想起那一双双渴望改变的眼睛。

    最终,他提笔写下一封辞职信:

    >“感谢组织信任,然本人自知所长仍在基层治理探索,愿继续扎根一线,为中国治理现代化贡献微薄之力。恳请批准留任。”

    这封信没有公开,只交给了省委主要领导。省委经过慎重研究,最终决定尊重他的意愿,保留其青岭县委书记职务,并支持他继续推进治理体制改革。

    朱远航知道,这条路注定孤独,但也正是这种孤独,成就了一个真正改革者的初心。

    他望向窗外,夜色深沉,星光璀璨。

    他知道,前方还有更多未知等待着他去探索,去突破。

    但他也坚信,只要初心不改,终有一日,这条通往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朱远航的改革之风,不仅吹进了基层治理的角落,也悄然改变着整个社会对技术与权力关系的认知。然而,正当他推动“AI下沉计划”全面铺开之际,一场意想不到的政治风暴却在暗流涌动。

    这一次,风波的源头,并非来自技术本身,而是围绕着他本人的一则“内部通报”。

    事情起于一次例行的干部考察汇报会上。某省纪委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关于青岭县智慧治理项目的专项报告,其中提到朱远航在推进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