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9章 故意放一马(2 / 6)

、医院、养老机构,收集第一手数据,听取群众意见。他还邀请了几位高校专家组成顾问团队,协助完善治理模型和政策逻辑。

    最终,在全国“智慧治理创新示范县”评审会上,朱远航以一场题为《从治理到共治:构建新时代的治理共同体》的演讲,赢得了全场掌声。

    他没有回避问题,反而主动谈及了此前风波中的教训,强调透明、监督、赋权的重要性。他提出:

    >“一个真正的智慧治理体系,不是让政府变得更强大,而是让人民更有话语权;不是让AI成为权力的延伸工具,而是让它成为连接社会各个群体的桥梁。”

    这番话引起了广泛共鸣。评审委员会当场决定,将青岭县列为首批“全国智慧治理创新示范区”,并将其经验纳入国家治理现代化试点项目库。

    消息传回青岭,全县上下一片振奋。但朱远航却异常冷静。他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果然,没过几天,一封来自中纪委的函件悄然送达。信中并未直接提及调查事项,而是要求他对“治理共同体”制度设计中的权力分配机制作出进一步说明,尤其是关于公众参与决策的具体边界问题。

    朱远航意识到,这封信背后,或许是一些高层官员对地方自治权扩大的隐忧。他没有急于回应,而是召集县委班子召开专题会议,围绕“如何在制度框架内实现权力制衡与公众参与”的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我们要做的,不是对抗,而是解释。”他在会上说,“我们要让上级看到,这套体系不是削弱党的领导,而是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增强党的执政基础。”

    随后,他亲自主笔撰写了一份长达二十页的《治理共同体制度设计白皮书》,详细阐述了该机制的合法性、可操作性及风险防控措施,并附上了多个实际案例分析。

    这份文件被迅速上报至中办,很快引起中央高层重视。一位主管社会治理工作的中央领导批示道:

    >“此方案具有前瞻性,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试点评估。”

    这一批示,标志着朱远航的治理理念正式进入国家战略视野。

    与此同时,国际层面的合作也在稳步推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收到中国提交的《智慧治理国际合作白皮书》后,专门成立了“全球治理合作与发展工作组”,并邀请朱远航担任首任联合主席。

    2024年春天,朱远航率团出访非洲某国,参与当地智慧医疗系统的建设指导。在那里,他亲眼见证了中国经验如何在异国落地生根。一个原本医疗资源极度匮乏的小城镇,因为引入了AI辅助诊断系统,居民看病难的问题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