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8章 以人为局(3 / 6)

则干脆放弃自主开发,依赖国外平台。

    中国的技术积累和治理实践,是否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数字治理样板”?

    他开始着手组建一支跨部门的国际治理研究团队,专门研究如何将中国智慧治理的经验转化为可输出的公共产品。

    他们首先整理出一份《智慧治理国际合作白皮书》,系统介绍了中国在AI养老、教育公平、医疗辅助、信用体系等方面的成功案例,并附上了具体的技术架构图、政策框架和实施路径。

    随后,朱远航亲自带队前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参加一场关于“人工智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论坛。他在发言中说道:

    >“我们不能把AI当作一种工具去统治,而应把它当作一座桥梁,连接不同文化、不同制度、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共同面对人类社会的复杂挑战。”

    这段话赢得全场掌声,也引起多个国家代表的关注。会后,不少发展中国家纷纷表达合作意愿,希望引进中国模式的智慧治理系统。

    回国后,朱远航立即向中央提交了《关于推动中国治理经验国际化的战略建议》。他在报告中写道:

    >“中国的发展,不应只是经济的崛起,更应是治理理念的输出。我们要让世界看到,除了西方那一套,还有另一种可能??以人为本、技术赋能、公平共享的治理之路。”

    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并在次年年初正式批准启动“全球治理伙伴计划”,由中国主导,联合多国开展智慧治理合作项目。

    朱远航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但他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夜色渐深,办公室里的灯光依旧明亮。他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城市灯火,仿佛看见无数个未来正在缓缓展开。

    他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基层干部,但正是千千万万个这样的普通人,构成了这个国家最坚实的力量。

    治理的本质,永远是为了守护人心的温度。

    而他,愿做那个始终守望初心的人。

    朱远航的改革之风,不仅吹进了基层治理的角落,也悄然改变着整个社会对技术与权力关系的认知。然而,正当他推动“AI下沉计划”全面铺开之际,一场意想不到的政治风暴却在暗流涌动。

    这一次,风波的源头,并非来自技术本身,而是围绕着他本人的一则“内部通报”。

    事情起于一次例行的干部考察汇报会上。某省纪委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关于青岭县智慧治理项目的专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