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7章 清洗(1 / 5)

    凌北市外,一家不起眼的餐馆里,一人低头吃着面,很快一碗面见了底,看得出来他真的很饿。

    “老板,再来一碗,多放点牛肉,给你加钱。”男人放下筷子,说话的时候有意无意的看向餐馆里其他人,显得异常警觉。

    “马上。”

    很快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端上来,上面确实多加了几块,男人夹起放在嘴里,几乎没怎么嚼就咽了下去,然后继续低头吃面,趁着没人注意放了一张红票子压在酱油瓶下面,拿了包起身就走。

    “哎,找你钱。”

    面馆......

    朱远航的改革步伐并未因几次风波而停滞,相反,每一次危机都让他更加坚定信念: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技术与人性的深度融合,而非单向度的技术主导。

    随着“智慧治理2030”试点工程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推进,AI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愈加广泛。从社区管理到乡村扶贫,从教育评估到医疗诊断,AI的身影无处不在。然而,如何让这套系统真正服务于人民,而不是制造新的焦虑和不信任,成为朱远航最关心的问题。

    这一次,他将目光投向了西部山区??一个长期以来资源匮乏、信息闭塞、治理难度极大的区域。

    青岭县下属的西岭镇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尤为突出。当地政府虽有心改善民生,却苦于缺乏有效手段。朱远航亲自带队前往调研,希望借助AI技术探索一条适合欠发达地区的治理路径。

    初到西岭,朱远航便发现这里的情况比想象中复杂得多。由于网络基础设施落后,很多智能设备无法正常运行;村民对新技术普遍持怀疑态度,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政府来监视我们”的新手段。

    面对这些挑战,朱远航没有急于推广AI系统,而是先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村民议事会”。他在会上坦诚地讲述了自己当初在基层工作时的亲身经历:“我以前也在村子里干过活儿,知道大家最怕什么??怕被忽视,怕被误解,怕政策变成负担。”

    这番话打动了不少村民。一位年近七旬的老汉站起身来,声音沙哑地说:“书记,你说得对。我们不怕科技,就怕它成了压垮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朱远航。他知道,要想让AI真正落地,必须赢得群众的信任,而这信任,只能靠真诚的沟通和实际的效果来建立。

    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