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 畏罪自杀(3 / 4)

北京,参与起草《全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纲要》。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也是对青岭经验的高度认可。

    出发前夜,村支书站在村委会门口,望着远处的群山,久久未语。朱远航走上前,轻声问道:“爸,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村支书缓缓说道,“我们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子,但如果我们能把青岭的经验带进国家层面,或许就能影响千万个村庄的命运。”

    朱远航点点头:“是的,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第二天清晨,父子俩踏上北上的列车。车厢内,窗外的风景飞速掠过,仿佛预示着这个时代的变迁与希望。

    而青岭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

    2018年春,青岭的桃花开得格外艳丽。粉白的花瓣随风飘落,点缀在村道两旁,仿佛为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增添了一抹诗意。然而,在这片宁静的背后,一场关于“区块链信用体系”全国推广的争议正在悄然发酵。

    自“青岭模式”被纳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后,各地政府纷纷前来考察学习,希望将这一套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乡村治理体系引入本地。然而,随着试点范围的扩大,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有些地方根本不懂区块链的本质,只是把它当作一个考核工具。”朱远航在一次内部会议上皱眉说道,“他们不是用来激励村民参与治理,而是用来监督、惩罚。”

    “比如我们在南方某县调研时发现,当地为了追求‘信用积分’数据好看,强制要求每户每天必须完成若干任务,否则就扣分。这完全背离了我们设计这套系统的初衷。”一位研究员补充道。

    村支书沉默片刻,缓缓开口:“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这套系统的适用性。它不是一个万能钥匙,不能生搬硬套。每个村庄的情况不同,治理方式也应因地制宜。”

    会议室内陷入短暂的沉思。窗外,春风拂过桃枝,花瓣轻轻落在窗台上,仿佛也在倾听这场关乎未来的讨论。

    “我们需要做三件事。”朱远航站起身,语气坚定地说道,“第一,建立一套‘区块链信用体系’本地化适配指南,帮助各地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系统规则;第二,设立‘专家驻点指导机制’,由研究院派出技术人员和政策顾问,实地协助试点地区优化运行方案;第三,推动‘双向交流平台’建设,让不同地区的基层干部可以互相学习经验,避免重复踩坑。”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经过一整天的激烈讨论,最终决定启动“区块链信用体系全国优化行动”,并联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等机构,共同制定一套科学、灵活的技术与制度融合方案。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