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部分学员在培训结束后缺乏实际操作能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农村事务时显得力不从心;还有一些学员虽然理论扎实,但缺乏耐心与责任感,导致工作推进缓慢。
“我们需要更贴近实践的培训方式。”村支书在一次内部研讨会上提出,“不能再停留在课堂讲授阶段,必须让学员深入一线,参与真实决策过程。”
于是,青岭正式启动“沉浸式治理实训计划”。该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真实案例模拟**:学员将分组进入不同村庄,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如征地拆迁、扶贫攻坚、纠纷调解等,通过真实任务提升实战能力。
2.**导师责任制**:每位学员配备一名经验丰富的村干部作为导师,全程指导其工作,帮助其快速成长。
3.**动态考核机制**:不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而是结合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群众满意度、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评分。
4.**回炉再训制度**:对于在工作中表现不佳的学员,安排回炉培训,强化薄弱环节,直至达标为止。
这一改革举措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关注。不少高校开始调整课程设置,引入更多实践教学内容;一些地方政府也将其纳入干部培训体系,推动基层治理人才的系统化培养。
而在国际层面,联合国人居署专门派出专家团队赴青岭考察“沉浸式治理实训计划”,并将其列入《全球乡村治理人才培养白皮书》。卡玛拉市长也再度来访,她表示:“我们在回国后尝试推行类似培训,但效果不如预期。你们的经验太宝贵了,值得我们反复学习。”
朱远航陪同卡玛拉参观实训现场,看到一群年轻人正围坐在村头的老槐树下,热烈讨论着如何解决村里的一起邻里纠纷。
“这就是青岭最宝贵的财富。”他笑着说道,“不是技术,也不是制度,而是人。”
卡玛拉深有感触地点点头:“是啊,真正的治理,靠的是人心。”
夜幕降临,月光洒满大地。朱远航独自一人坐在老槐树下,翻开笔记本,写下一行字:“治理的本质,是让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信任。”
他想起白天的那场讨论,想起那些年轻面孔上的坚定与执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这条路,我们还得继续走下去。”他轻声自语。
2018年初春,青岭迎来了又一项重要任务??**参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顶层设计**。
中央政策研究室邀请村支书和朱远航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