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防疫知识、协调物资配送,确保每一位村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在这场战役中,年轻的挂职干部李锐主动请缨,担任村疫情防控指挥部成员。他利用自己在省疾控中心工作的经验,协助制定科学防控方案,并引入远程医疗系统,实现村民在线问诊、线上配药,大大减轻了基层负担。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李锐被省委评为“抗疫先进个人”。他在接受表彰时说:“我不是英雄,只是做了该做的事。青岭教会我的,是责任不是口号,而是行动。”
2077年秋,青岭村迎来“朱武精神研究院”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十年来,该院已出版专著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承担国家级课题10项,成为全国研究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智库。
纪念大会上,一部名为《信仰的接力》纪录片首映,真实记录了青岭村三代党员干部的成长轨迹与精神传承。影片中,老支书、现任村干部、年轻志愿者同台对话,讲述各自眼中的朱武精神。
“对我来说,朱武精神就是‘干实事’。”老支书坐在轮椅上缓缓说道,“不图名利,只求对得起乡亲们的信任。”
“而对我而言,它是一盏灯。”现任村支书接过话头,“照亮前行的路,也提醒我们别走偏了方向。”
“对我们这一代来说,它是信仰,也是责任。”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坚定地说,“我们要把这份精神继续传下去。”
影片结尾打出一行字幕:
“真正的传承,不在纪念馆,而在人心。”
2078年冬,随着“朱武精神全球传播计划”的深入推进,青岭村开始尝试用更多元化的形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村里推出了一档英文版短视频栏目《TheSpiritofZhuWu》,通过短小精悍的影像片段,向海外观众介绍朱武生平事迹及其精神内涵。
栏目上线后,迅速在YouTube、TikTok等国际社交平台上引发关注。有国外网友留言称:“原来中国的基层治理不是‘神秘主义’,而是充满温度的人文关怀。”
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力,青岭村还与多家国际非政府组织合作,开展“朱武精神工作坊”,邀请各国青年代表来村交流学习。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中国基层治理的国际话语权,也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发展模式产生兴趣。
2079年春,中央党校将“朱武精神与新时代基层治理”正式纳入领导干部培训课程。每年都有上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县处级以上干部走进青岭村,实地学习“群众路线”“阳光政务”“党员先锋岗”等实践经验。
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