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这不仅是一次政策执行力的考验,更是一场基层治理能力的大练兵。
###干部作风:重塑信任的基石
与此同时,县纪委也通报了几起基层干部在执行“精准扶持行动计划”过程中出现的违纪行为。有的虚报扶贫对象名单套取专项资金,有的利用职务之便为亲友谋利,还有的消极应付、敷衍塞责,导致项目推进严重滞后。
这些负面案例一经曝光,在社会上引发了不小震动,也让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再度受到冲击。
朱武对此高度重视,亲自召开全县干部作风建设大会。会上,他语气严厉地说:“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服务群众的,而不是用来搞腐败、谋私利的工具。谁要是敢动老百姓的一分一毫,我们就坚决查处,绝不姑息!”
他要求纪检监察部门加大监督力度,建立“阳光扶贫”公示平台,将所有扶持项目的资金流向、受益人群、实施进度全部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同时,他还推动建立“干部履职评价体系”,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一系列举措迅速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正风肃纪”的热潮,也让许多原本心存侥幸的干部重新端正了态度。
###产业发展: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在走访多个乡镇的过程中,朱武逐渐意识到,单纯依靠财政补贴和项目扶持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实现真正的脱贫和发展,必须建立起可持续的产业体系。
于是,他开始推动“产业造血工程”,鼓励各乡镇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例如,在水源充足的地区推广生态农业,在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在旅游资源丰富的村落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他特别重视产业链条的延伸,强调不仅要种得好,更要卖得出、赚得到。为此,他推动建立“农产品电商中心”,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帮助农户打通线上销售渠道;同时,他还协调金融机构推出“农业供应链金融”产品,为中小农户提供低息贷款支持。
在一次实地考察中,朱武走进一个刚刚建成的茶叶加工厂,看到当地村民正在熟练操作现代化制茶设备,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他欣慰地说道:“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让农民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主人。”
###教育扶贫:点燃希望的火种
除了经济发展,朱武始终把教育扶贫放在重要位置。他深知,贫困的根源往往不在资源匮乏,而在知识断层和思想禁锢。
因此,他推动建立了“青阳县助学基金”,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还在多个偏远学校设立“远程教学点